高考拉开帷幕,愿每个考生都努力奔跑
作者:堂吉伟德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021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帷幕,记者2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考场、考务人员数量增加。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新高考落地,一些地方还可能面临疫情、汛情等考验,希望各地高考安全顺利举行,也祝愿所有的考生考出好成绩!(6月2日《新华社》)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安排,2021年高考全国统考时间仍为6月7日、8日。较之于历年高考,1078万人的参考人数再次刷新了记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个人成长通道的拓展,高考不再有“千军万军过独木桥”唯一性,不过作为眼下规模最大、公平性最高的选拔性考试,高考依然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每每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牵动所有人的心,汇聚各种资源要素,使全社会如同经历一场大考。
公共机构平常化应对、精细化组织、高质化实施,才能让高考的组织与保障顺利进行。考生要考出好的成绩,除了离不开坚强的后勤保障和环境营造,更需要平常心对待、超水平发挥,对高考有一个正确、理性和客观的认识。眼下,高考已拉开帷幕,对于考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全社会,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已然“万事俱备,只等一考”?
对于高考,个人的期待和要求或不尽相同,但“取得最好的结果”依然是共同的愿景和希望。高考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高考,对每个考生而言,这是一场必须参加并交出满意答案的考试。高考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一考”来形容亦不为过。进入了理想的学校,找到了合适的专业,满足个人兴趣爱好,拥有一个更高更好的学习平台,于人生今后的路大有帮助。人生应制定一个漫长的计划,有时候也会随着形势而发生变化,但把规划的路径走好走实、走深走细,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方法。
成功的路径很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很宽,高考已不再是唯一,原本这样的现实与进步,可以让我们对高考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狂热,多一些冷静,少一些焦虑。对于高考的认识,整个社会理应更加宽容,对于任何结果都更容忍接受。不过,在大学准入门槛降低,大学生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却竞争激烈,高考已变成了“能否进入双一流”的惨烈厮杀,对于高考结果的焦虑依然是现实性的社会病灶。
于是我们看到,围绕高考的激励依然“鸡血化”,群体忧虑和社会焦虑不断扩散,并形成了一种可延续整体文化和社会基因。这两天,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我们不是高考的机器,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演讲感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为谁考试”目的性的争议。在一个充满狼性的学习应试模式中,一个“为了父母”的内心直白,是否再次表明了我们高考文化的苍白?
当代作家龙应台在写给其子安德烈的书信中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奔跑的姿态,在该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该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如此人生才会有意义,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时代、社会和自己抛弃,在竞争的社会竞争中渐行渐远。
对待高考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对自己负责,才会对家庭和整个社会负责。有高考就有竞争,有竞争就需要奋勇争先,保持奔跑的姿态而不断向上,每个人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更好的实现人生梦想和个人价值。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亚蝶:“淡定吃席”要防范洪水危险
廖卫芳:“喊楼释压”莫忘“安全第一”
周志宏:搞绿化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殷建光:淡化“高考经济” 厚重“高考激励”
陈莉娜:面对内卷,农村孩子当如何逆袭
维扬书生:跟风预订“高考房”弊多利少
苗凤军:“躺平”成网络流行词,是时代的悲哀
周志宏:住宅私自改成合租房 该好好管管了
知名作家看病被骗,医疗宣传岂能“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