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媛:升学、择校“托关系”,难为了谁?
作者:袁媛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有朋友向笔者抱怨,又到了升学择校“托门子”“挖窗户”的季节了,朋友为了孩子能够上个好的小学绞尽脑汁、费劲心思,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影响孩子的终生。在家长托关系的过程中穿插的无疑是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然而,随着升学择校、片区划分等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留给人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因此,开学分班、择校择师下的人情干扰成为部分优质中小学校长、书记、主任等不堪承受之重。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俗话说,有人好办事,朋友多了路好走。因为有人情和关系做后盾,去医院可以塞红包挂号诊断减少排队时间,孩子上学可以顺利择校择班级,毕业生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体面又稳妥的工作……仿佛我们生活的圈子,什么都离不开关系、少不了人情。在“托关系”人情社会的潜规则中既有相关人的无奈和困扰,又有某些人借机敛财的贪婪和钻研。
莫让人情成为不堪承受之重。笔者曾看过一本书,名叫《机关里的机关》,其中有一节讲的是关于人情的事,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孩子求得一份好的工作,通过打听主管工作人员的孩子在哪上学,了解到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看自己的朋友或同学有没有和班主任认识的,由此曲线救国,实现“走后门”的目标。可见,为了走关系,中国人可谓“不择手段”,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情社会做不到的。对于这些人情社会的“潜规则”,有的人采取“躲”的策略,可能当下能有些成效,然而躲得了此时,躲不了彼时,“躲”非上策,只能治标,未能治本。若想彻底杜绝教育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需要的是标本兼治、软硬皆施。
“硬杆杆”维护公平公正。通过不断完善规则、规章,使得各项工作,如招生工作、分班工作等,按照规则顺势展开。应不断增强规则的权威性,增强人们对条件和规定的敬畏之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健康运转,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人人懂规矩、讲原则,社会才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同时,对于打破规矩的人,必须要受到严惩,以此来捍卫规矩的权威。
“软实力”增强思想意识。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宣扬懂规矩、讲原则的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规矩和规则感,在价值观层面提高人们的觉悟。一方面,使得相关工作人们面对人情干扰,能够理直气壮地进行解释,捍卫规章制度的权威,而不用躲躲闪闪。另一方面,也使得更多地当事者敬畏规则,放弃“走后门”的渠道达到目的。这样人情腐败的链条,影响公平公正的壁垒,便就此铲断、打破。
人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在人情和规则面前做好权衡考验着我们所有人。人情很复杂,其实很多事情都不如按规矩办事来得简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曹灿辉:“虚拟”孤儿骗取补助 实在荒唐
许卫兵:“下级瞒报”不能掩盖上级监管失责
苗凤军:破解基层乡镇严重内卷现象还需出实招
叶金福:谢师宴遭遇“熄火”是一种社会进步
郭喜林:雇凶杀舅舅,不仅是残忍
丁家发:名校毕业生甘当一线卷烟工并不是坏事
周志宏:兜售“迷你版”商品也是一种侵权
丁家发:“肉包子不随猪肉降价”有必要行政干
李欣:上山被困:追星不应如此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