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走出校园的“劳动课”更高效
作者:殷建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0月11日,江西省新余市高新三小的小学生们走进马洪办乡村稻田,在收稻、打谷等农作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秋收时节,新余市部分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主题课程,将课堂搬进丰收田园,引导学生在劳动和收获的切身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其优秀品质。(10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学校教育,贵在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有最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进步感。对于“劳动课”,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走出校园,把劳动课上在劳动一线,在劳动一线,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劳动的疾苦,学习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
江西省新余市高新三小的小学生们走进马洪办乡村稻田,在收稻、打谷等农作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这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田野,能够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成长滋养。能够让学生感受田野的气息,心旷神怡,心灵激荡,心胸宽广;感悟到收割的不易,收获的过程;感悟到流汗的味道,辛苦的味道,收获后喜悦的味道;能够学习掌握收割稻谷的技巧,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的能力,能够深刻认识劳动的真谛。总之,一场走向田野的收割劳动,绝对胜过在黑板上耕耘劳动的教育效果。
其实,走出校园的“劳动课”在过去,我们曾经有过。记得笔者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到田野去,初夏去拾麦子,秋天去采草药,不管是夏收还是秋收,都是我们走向田野上劳动课的时候。也正是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劳动中,我们学会了农村劳动的一切技能。走向田野的劳动课更高效,我们的劳动课应该走出校园,走向劳动一线。当然,劳动一线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育人”的神圣责任,积极配合学校,设计适合学生的一线劳动教育载体。
时代发展,生活丰富,劳动多彩。今天的劳动课不一定非走向田野,我们也可以走向工厂,走向企业,走向商店,走向更多的一线劳动者工作岗位,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学校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接受更多的一线劳动教育,这样的劳动教育最直接,最能孕育学生的劳动底气,锤炼学生的劳动品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劳动一线,在真刀真枪的“劳动课”上接受教育更高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别把“家长辅导作业把自己打骨折”当笑话看
丁家发:小区公共收益不该是笔“糊涂账”
廖卫芳:景区“免门票”切忌“玩套路”
有感于中国宇航员“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
殷建光:“树叶费”处理干事是不是丢卒保车
周志宏:管好信用卡 力戒一念之差
叶金福:多些浪漫又环保的“牛车婚礼”
殷建光:真实平凡的感动最有魅力
游德福:代做核酸违法被罚,防疫求真不容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