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刘备托孤”研讨会,学术研讨不能偏离价值

作者:苗凤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夔州博物馆发布一则征稿启事:“为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我们拟定于2023年4月至6月在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召开‘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据启事所述,这个研讨会由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联合成渝相关文博单位联合承办。(2022年12月13日封面新闻)
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夔州博物馆很会玩,居然要开展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活动,能够进行这样的纪念活动,不得不称赞,相关单位的领导干部果然有头脑,在文化历史研究方面,总能够有想法,并且这想法,一般人都想不出来。
刘备托孤都过去1800年了,不知道研讨单位进行这样的活动,在过去是不是进行过同类活动?召开这样的活动其意义道底会有多大呢?真有其价值吗?想一想当时刘备面临病逝,他也明白自己的长子未必成才,可是为了刘氏江山,只能把这个很难完成的重任交付给诸葛亮。而诸葛亮虽说在帮助时刘氏尽心尽力,但是也很难做到力挽狂澜,最后的结果刘氏江山未保。如今这一历史事件过去了1800周年,对于当今人来讲意义有多大,难道只是称赞诸葛亮的忠吗?多个部门,花将近三个月时间去研究,不知道能够有什么学术结果。
当然了,事件出现,当地相关部门或许也有很多想法,毕竟刘备是历史人物,诸葛亮也是历史人物,想通过挖掘这一事件,在历史文化上做一些文章,有一些建树,也体现相关部门对古历史的研究责任。可是三国的文化典籍多了,哪一个历史事件意义不比这重大呢?难道当地真觉得这个更有研究价值呢?再说在古文化研究工作中,全国是有很多地区都在努力做文章,挖空心思也想蹭某些历史事件的热度,还有很多地方甚至连神话世界的人物也杜撰成为当地历史风光人物,但是在进行相关的活动中,也闹出了很多笑话,浪费了很多资金,结果是往自己脸上沾金,让外界看来,根本就是没啥实际意义。
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夔州博物馆研究三国人物刘备托孤,进行这一项工作,还是征集一下地方百姓的意见,倾听一下全国网民的声音,真正全面论证一下,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人力、物力进行这项活动到底值得不值得。别一条道走到黑,费力不讨好,反而成了外界百姓的笑谈,同时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来讲,根本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开‘斗气车’酿事故保险公司不赔”是一堂课
发放抗疫健康包 当成优化疫情防控配套包
朋友圈变“新冠病友科普群”,这个可以有
许华凌:来自“第二课堂”的三万个赞
丁家发:“阳过”被休病假,虚假的善意要不得
朱波:让见利忘“疫”者无处遁形
丁家发:“非必要不打120”提醒正当其时
黄跃成:拾金不昧是美德不该成为交易
许华凌:“四力”齐集发,“一药”不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