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网络欺凌贻害无穷 亟须合力整治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他们不但嘲笑我的长相,还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做成表情包。现在我一去饭堂就会被大家认出来……”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初二学生袅袅哭诉道,她已经被网络欺凌近一年时间了,身心都受到巨创。(法治日报12月19日)
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有手机,有社交,他们有的人会在平台上吐槽或者贬低其他学生,将一些同学的照片做成表情包,传播一些对同学不好的言论。据报道,起初,袅袅在线下被欺凌,书本被同学用笔画了一道又一道;后来,她的QQ被同学添加好友,一旦通过便迎来各种嘲笑讽刺。这种网络欺凌,虽然是非直接暴力的影响,但比校园欺凌更加隐蔽,往往容易被忽视,可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交模式的创新,网络欺凌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网络欺凌脱离了学校和家庭的视线,青少年无论是欺凌他人还是被他人欺凌,都难以掌握边界和分寸,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而网络欺凌行为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网络暴力,比如曝光他人隐私、进行网络恐吓、超限度的语言攻击等。如何净化网络,在虚拟世界中防止欺凌问题出现,已经非常急迫。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络欺凌起初都源自线下矛盾,而网络成为报复或威胁对方的手段。有较多的校园网络欺凌都是在熟人的社交圈子内展开,比如社交群、社交空间和朋友圈等,这样的网络欺凌对被欺凌者伤害更大。而女生之间的欺凌相对更严重一些,且对于绝大多数被欺凌的女生来说,向父母、老师请求帮助难以启齿,久而久之她们的心理也会扭曲,甚至认为女性本身就存在受虐倾向,或者想要以暴制暴。而那些施暴的学生也逐渐上瘾,愈发放肆。有些学生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他人欺凌同学的视频,给被欺凌者造成二次伤害,被欺凌者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形成孤僻性格,有时还会报复在更幼小的学生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未成年人实施校园网络欺凌是否违法?答案是肯定的。但有法律人士认为,我国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个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制度跟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专门教育制度和专门矫治教育制度,两个制度主要是针对刑事责任年龄不够但实际实施了达到犯罪程度的不良行为。这些制度应该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线下欺凌的视频或其他不利于被欺凌者的内容被传到网上,被欺凌者有权利要求网站及时屏蔽删除。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根据被欺凌程度采取不同策略,遇到轻微的校园网络欺凌,可以多跟老师和家长沟通,如果遇到严重的,则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网络非法外之地。现实中,绝大多数校园网络欺凌都是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传播的。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让大家有更强的辨别能力、更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才有可能从整体上减少网络欺凌。要预防校园网络欺凌,平台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源头上、在实名制上抓实抓细;在内容动态管理方面要加强技术审核和人工审核,随时关注网上关于校园欺凌的动态,遇有意外情况随时采取行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诉机制,且畅通有效,及时反应、及时处置,防止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要建立黑名单,限制屡次参与校园网络欺凌人群的权限,平台还应该积极进行正能量生态建设,比如对不良内容进行提示,通过数据建模、AI识别等做一些跟踪研判工作,提前介入、提前预判、提前采取措施。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以后,教育部出台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有防治学生欺凌的制度,包括早期发现制度、及时处理制度,还要有防治学生欺凌的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防止校园网络欺凌的关键在于有专业的人。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其实没有老师真正研究了解这个问题。当欺凌现象露头时就应该进行有效干预,而不是等到造成严重后果、达到犯罪程度时再去关注。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来处理类似问题。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儿童保护专员,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因为学校都有处理学生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老师,而是所有老师),一定要有保护学生的意识,要具备专业知识,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切实担负起必须担负的责任来,而绝不能以为“与己无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许华凌:苏州的这个“作业”必须抄
许卫兵:10层违建高楼为何“笑傲江湖”
未上传核酸检测就不能参加研究生考试,山西的
拆46盒退烧药送200人,为缓解“药品焦虑”亮
有钱不还“刑罚伺候”是对老赖最好的惩戒
叶金福:发放低温津贴不该是一道难题
周志宏:“开门杀”事故缘何“刹”不住
游德福:无证驾驶还违章,就该“不给机会!”
诗人副区长被双开,让官员的节操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