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新年俗”欢快走来,我点赞!
作者:殷建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到海南三亚吹海风、到新疆阿勒泰赏雪景、来一场家庭台球赛度过守岁之夜、到城市周边的民宿泡温泉、和几位不回老家的朋友通宵桌游、用春节假期学一项技能……春节习俗,似乎正在被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解构。越来越多新奇独特的活动列入春节计划,成为春节的“新年俗”。
新年俗是社会进步的结晶,是年俗文化与时俱进的折射,“新年俗”欢快走来,彰显“春节魂”活力飘香,我点赞!
年是根,俗是干。何谓年俗?人民习惯把一些过年的活动成为年俗。其实,仔细推敲年俗,年是根本,俗是枝干。因为有了年,所以才有了俗,俗是为年服务的,围绕年这个“根”,年俗不断丰富,不断充盈,不断变化。比如,挂灯笼、贴春联、大扫除、放鞭炮、做各式各样的食物,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年俗也在悄然推陈出新,灯笼的样式,春联的内容,鞭炮的花样,食物的丰富多彩等等。比如蒸馒头吧,过年家家户户蒸馒头,现在,变成家家户户买馒头了。现在,人口流动更便捷、集体活动更丰富,人们更加珍视和渴望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愿意主动去实践各式各样的年俗,让身体与春节产生更多联结,为来年开一个好头,这是年俗的进步与发展。不变的是年这个“根”,变的是俗这个“体”,正是因为变,根才更茁壮,才能让“俗”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不断传承创新。
春是魂,节是体。节日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名片。春节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重群体的特点,春节是做出来的,只有人们主动调动身体感官,才能让自己与这个节庆系统相连,从而产生过年的美好体验。春节的聚会,春节的拜年,等等。正是因为做,因为交流,才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春”这个魂,为了庆祝春天的美好,为了孕育崭新的开始。节是“体”,是通过各种活动打造的,比如春节送温暖,除夕年夜饭,初一拜年,等等。既然是活动,就要顺应时代呼唤,既然是做,就必然是现代人在做,因此,春节之“节”必然是灵动的,是鲜活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不断丰富多彩的。
时光是一条河流,年俗就是河流的浪花;人是一条小船,春节就是温馨的港湾。过年是对“浪花”的回顾与总结,年味是对港湾的修缮与升华。一切都是为了河流的春天奔腾,人生的扬帆启航。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畅想黄山诗意之美
拍照求教躲过“毒火锅”,食品安全没有侥幸
廖卫芳:别让“野冰场”沦为“吞人场”
高铁吸烟被处罚,挑战法律都要付出代价
曹灿辉:打好“组合拳”严守“药箱子”
“失驾”上路被行拘,违法注定要付出代价
周志宏:“围炉煮茶”切莫丢了安全
袁文良:春节莫做“手机控”
廖卫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