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在2023年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将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等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民对乡村文化的期待水涨船高,各地也想方设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让农民在乡间小路上感受到阳春白雪。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地方搞撤村并居,一个个村庄在消失,一些传统文化也失去踪影;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更有甚者,把乡村文化异化为建设文化墙,忽视了农民对文化期待的实质内容。因此,各地要以“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为契机,在以往丰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一是要“摸清家底”,做好本地各乡村传统文化项目的归纳梳理,掌握其形成历史、表演形式、发展演变、流行区域以及主要代表人,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并结合本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对那些具有文化底蕴、突出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进行创造性继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发展历史、有传承价值、有乡土味道的文化“活”下去。
二是要针对乡村存在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以及封建迷信等陋习,在组织文化活动时,注意从乡民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切入,通过“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评比活动的开展,并将其动人故事搬上舞台,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美德的弘扬与传承,进而让好的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活”现出来。
三是要结合乡村振兴的纵深推进和城乡的融合发展,全面分析乡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特点,下大力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推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等惠民工程建设,把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同努力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并坚持活动引领,从而在乡村培育出适合现代文化“活”起来的土壤。
总之,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我们相信,“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的举办,一定能够能有效盘活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出乡村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中国农业强、农村美、乡民富的有效载体,从而进一步满足广大乡民的文化需求,并使乡村文化成为展示乡风文明的窗口,进而使乡村文化“活”出新模式、“活”出新节奏、“活”出新特色、“活”出新风貌。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许华凌:“四轮驱动”让“直播带岗”行稳致远
网红不堪网暴自杀,遏制网暴须用“刑”
游德福:聚集赌博被抓进“高墙”,不赌为赢
两名女子爬山不走寻常路被困山上的警示
高校推半价早餐鼓励学生早起是一种良苦用心
曹灿辉:网红该成遵纪守法的模范
韩欣:打扫干净屋子生活,没什么不好
云南一男子酒后推车4公里回家 虽未违法但也
郭喜林:有感于“吕梁巾帼红”为党旗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