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凉山老人“发钱”是摆拍,如此做“慈善”要不得
作者:尚凡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慈善主播“云南波波”给凉山老人3000元钱,拍完视频后又收回了2800元。(2月21日 华西都市报)
画面中,房屋破旧、灯火昏暗,老人与小女孩在火塘旁吃饭。再配以“小女孩因无钱失学......”的解说,再为之送上3000元钱,以示关爱,以解其燃眉之急。
表面视之,此短视频抓住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展示了其“爱心”,弘扬了扶困济贫之美德,传递着社会正能量;通过平台播出后,定能倍受社会关注,为该主播赢得更多粉丝、更大的流量与好名声,更可能让该自媒体火起来。
一举多得,此乃好视频也,然透过相关报道,事实并非如此,该老人虽无儿女、独居,但其家中却是“电灯明亮,床铺干净,冰箱里还装满了腊肉”;而该女孩子也不是捡来的孤儿,而是邻居家的正上着学的孩子。
而且画面中的房子,更不是老人常住的房子,不过是堆放锄头等用的简陋房子罢了。所谓的“做慈善”不过是在“做假戏”,不过是自编自演“骗人把戏”,显然这是一幕靠“想当然”、人为杜撰出来的荒唐闹剧。
面对日益激励的竞争,做自媒体的确不易,不深入开动脑筋,不去揣摸网民想看什么的,不来点与众不同的东西是不行的;然“做短视频”等同于“做新闻”,而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如此做“视频”、如此做“慈善”显然要不得。
诚然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通过当地政府的努力,在各地的大力援助下,给资金与人才,兴产业,修道路等,艰苦奋斗,不仅彻底地告别了贫穷,迈步到了全面的小康,而且不有效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显而易见,此靠摆拍弄出来的短视频,背离事实真相,误导社会社会公众,抹杀了当地“精准扶贫”成果,让当地驻村帮助单位、干部、群众长期的付出与汗水付之东流,让其寒心,更严重地抵毁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网友日益成熟、理性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如此短视频,虽能赢得一时之喝彩,但终究纸包不住火,一旦东窗事发、真相浮出水面,“摆拍者”不仅可能面临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不可能这名誉扫地,令其彻底失去粉丝,陷入“孤家寡人”之境地。
无独有偶,媒体中,个别直播带货者,在带货农产品过程中,为赢得消费者,增加订单、获得利润,也不惜动起歪脑筋,抓住社会同情“弱者”的心理特点,人为编造“惨剧”,博得怜悯与同情,欺骗社会与消费者。
虽二者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在搞“摆拍”,都是愚弄社会,都在一定程度抵毁了改革发展成果,都消耗了社会的同情心,让本就不稳的诚信体系变得更为不牢固,于无形之中拖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搞直播、做慈善本是好事,社会本该大力支持;然靠“摆拍”制造出的“直播”、“慈善”,不仅伤及到了当地之形象,更触碰到法与德之双重底线,聪明反被聪明误,受伤害的最终 必将是摆拍者自己。
最后笔者郑重发声:靠“摆拍”做不出真正的“慈善”。望当地政府彻查、亮剑;望众直播者,放眼未来,冷静反思,及时回归正途,谨记如此做“慈善”要不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袁文良:让非遗更广泛地融入大众现代生活
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大有必要
捕2只画眉被刑拘,此“高压线”碰不得
郭喜林:茌平区委书记孙荣军现场办公有深意
殷建光:“龙抬头”万业蓬勃 “农耕节”希望
公益“慢火车”变身“移动自习室”,很暖心务
游德福:医生把红包转住院费,医者仁心暖人心
廖卫芳:“公考取消35岁年龄限制”是一种必要
“张小泉菜刀拍蒜又断了”何以再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