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考研8次未上岸,不妨换一个思路
作者:程振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一名女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8年考研均失败的经历。她从2015年第一次以应届生考研,一路奋战到现在30岁,仍未“上岸”。在她晒出的图片里,为考研所做的密密麻麻的笔记,铺满了整个地板,字迹工整,用心程度可见一斑。虽然分享的文案略显情绪低沉,但也不难看出其释然后准备重新出发的积极一面。
考研8次,未上岸,对人的精神损耗可以想见。在这个比较注重“及时的有获得感的反馈”的时代,连续8年、年复一年的重复“未上岸”,局外人也可见其煎熬。局内人的不容易,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能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都值得理解。局外人可以提建议,至于冷嘲热讽,还是免了吧。
而事实上,如今的考研“二战”“三战”等,并不鲜见。社会上对“二战”“三战”这些,多报以理解。有人说,在这个学历平均水平水涨船高的时代,考研有“高考化”之势。身边有人大学本科毕业,在社会上蹉跎,他们的父母往往会鼓励他们“考个研试试”。而随着考研竞争的加剧,“考研未上岸”成为常态。边工作边考研,可谓积极生活态度,提高学历提升水平,本无可厚非。然如果长时间的“考研职业化”,对个人或是精神损耗,对社会或是“低水平的人力资源开发”。
多次考研不能上岸,对个人来说,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思路?俗话说,穷则思变。这里的穷,不妨理解为“一条直道走不通”,那就求变。考研,目的无非是提高能力,追求更大的成功。学术上的成功,与社会上的成功,有殊途同归之义。在社会上比如职业上做出成就,能力肯定能提升,说不定还能促进考研。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更加是成功之母。长时间重复失败,对个体并无好处,将来成功了,还是要消化失败曾经带来的负能量沉淀。其实完全可以从其它领域的成功,通向考研的成功。总之,换一个思路,先专注做好本职工作,或者换一个专业、学校试试,没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考研“高考化”,成为社会现象,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也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未充分开发。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或者招来的大学生“心思不在工作上”。试想,像这样的连续8年用心专注考研,如果干自己喜欢擅长的工作,这样的时间和投入,什么事基本都干成了。笔者一位朋友,考研6次终于调剂上岸,虽然考研成功了,现在事业也不错,却依然为当初的不懂变通而懊恼,因为后面虽然追上来了,但是“似乎比别人少了6年拼事业的黄金时间”,如果当初换一个专业或学校,后来或能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能承受结果。考研如果失败多次,局外人不能冷嘲热讽,对其奋斗精神只能是肯定。现在ChatGPT都横空出世了,纯粹的知识将来会变得廉价,人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决断力这些东西,读研的选拔方式甚至都可能改变,为了相对比较机械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原地打转了8年,有时转个身就能豁然可能、找到出路,“死磕”是励志,变通一下把路走通了,何尝不是更高层面的励志?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成功成就更大成功”的故事上演吧。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奋进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希望中奔赴美好明天
曹灿辉:7点前早餐半价,柔性和善引导该借鉴
“熊孩子”谎报火警,批评教育和赠试卷还不够
周志宏:聊城让洁净成为每个市民的行为习惯
创作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是永恒主题
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是未成年人权益保险
廖卫芳:让更多学校更多学生能“午休躺睡”
井夫:别让“掐尖招生”破坏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