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李静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淄博烧烤”的迅速蹿红,让淄博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备受关注,且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一桌一炉一小葱,一撸一卷一美味”,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让这座小小的工业化城市人气更旺、活力更足。
诚然,此次淄博的火速“出圈”必然少不了运气,但也离不开其原有的文化底色,离不开淳朴的民风、热情好客群众的真诚相待,更离不开政府紧跟时代的敏锐嗅觉、善抓机遇的主动作为。这为各地政府用活资源、擦亮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只有如此才能把握走红的偶然和长久发展的必然,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是打造“亮点”,培养优势产业。各地政府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时,不能因循守旧或抱残守缺,更不能看到某地取得了一定成效便开始照搬照,最后导致无效投入,造成资源浪费。而要善于创新求变,集思广益,既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抓住种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放松,又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品水果趣味采摘、观光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转型升级,做好多产业结合让文旅发展搭上时代快车。
二是注重“细节”,提升服务质量。各地政府要留住旅客、提升城市形象,就需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一番细功夫、苦功夫,强化对本地产业场所及质量的监管,筑牢“安全底线”;出台半价入住酒店、派送免费文创产品、印制“美食攻略”等便民措施,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让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成为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是擦亮品牌,优化附加效应。在擦亮特色品牌的同时要放宽眼界,着眼辖区范围内其他产业发展,政府站台“官方代言”抢抓走红机遇推动其他同类型产业或是附加产业也在宣传的范围内共同发展,以“蹭热度”的形式形成“众星捧月”的发展格局,做活文旅市场,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面梳理乡村的传统技艺、民俗曲艺、传统民居等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朴素的民风民俗、扎实的工作作风共同打造乡村独有的品牌,以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沈宏胜:诵读儒家经典,欣赏齐鲁文化
苗凤军:陈平到茌平调研,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绝
童其君:无利可图,商家推广小份菜就没有动力
郭喜林:奔驰女司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必须严惩
五一酒店收费“坐地降价”,风头不能总是淄博
游德福:让数字化转型促传统行业插上腾飞翅膀
丁家发:民宿“毁约涨价”违背契约精神
廖卫芳:鼓励医学毕业生“当村医”需有保障机
周志宏:市民参与设计食安封签是个好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