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辞树:“小确丧”需要过多关注么?
作者:花辞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去年的6月份,大学毕业了,没找到工作,很颓,当时像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样经典传颂的鼓励自己的话,能想的都想了一遍,默默的给自己疗伤,但是所谓的鸡汤,仿佛只有给别人喝的时候才滋补,喂给自己,总感觉味不对。“好好做个咸鱼吧!”“emo了”“能活着就挺好”...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只想麻木地活下去。在外人眼里,那就如同是“行尸走肉”,可事实果真是如此么?
不要随随便便就给我安上“佛、丧”的帽子,我们只不过是想要暂时逃离。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丧”和你们理解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小确丧”,小而确定的丧,并没有绝望,世界也还是有颜色的,负能量是有,但没那么多,那点量还不足以让自己彻底垮掉,只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罢了。
据媒体报道,英国一个基金会所发布的“Z一代:全球公民资质调查——世界青年人的所想所感”显示,我们中国青年对未来是最乐观的。29%的中国青年参与者表示,生在中国是一件何其幸运的事儿,和平年代,安居乐业,只要你足够勤奋就能出人头地。93%的中国青年参与者还因为在中国便利的生活、发达的技术、悠久的文化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相比之下,我们还是不需要大家的太多“照顾”了。
这里,我就要说一下但是了,也并不是一个人的表现,而是当下大部分年轻人的一个通病,这确实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来的,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韩国教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和我说,“以前,韩国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日本的音乐和电影,总感觉有一种无力感,远没有青春该有的那种振奋人心的倔强。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大家又都喜欢了。因为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使人慢慢的感受到了电影中的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
2023年,生存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吃饱、穿暖,我们又有了新的问题,那是我们的父辈所不曾面临的。曾经的一根烟、一口酒已经无法再满足我们对于新问题的烦恼了,暂时的逃避并不是怯懦的表现,整理思绪、重新出发,或许并不失为是一个好的办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游德福:让助老食堂托起老年人满满的幸福
韦其江:看电影如何表现“封神”亦或“封鬼”
殷建光:从避雨收费到拒绝躲雨,根子是啥
黄跃成:“口德”就是“艺德”玩“台风梗”缺
曹灿辉:对入职“扣证件”乱象果断说“不”
廖卫芳:公园“禁令多”板子该打谁?
丁家发:公园姓“公”怎能成“禁地”
叶金福:野生蘑菇“别乱采更别乱吃”
徐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