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别让“夏令营”沦为“坑娃营”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眼下正值暑假,夏令营市场火爆。不少家长为让孩子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增进交流,积极报名参加各种主题夏令营。动辄数千上万元的夏令营产品不愁销路,有的甚至“上线即秒光”。记者调查发现,夏令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一些夏令营被消费者吐槽为“排队营”“坑娃营”,消费体验不佳,市场亟待规范。(8月12日《成都商报》)
近年来,每到暑假期间,夏令营市场便开始火爆起来。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增进交流,即使动辄收费几千元上万元,也舍得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主题夏令营。
但事实上,不少“夏令营”却成了“坑娃营”。不是吗?比如,有的夏令营活动虽“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体验却如同开盲盒,与商家承诺的服务相距甚远;再如,广告宣传称“一天20个菜”“有牛奶水果供应”,实际行程中吃的却大多是盒饭;还有,夏令营的食品和生活卫生状况堪忧,有的孩子在餐食里发现头发、虫子、塑料等,有的孩子感染了“红眼病”,等等。加之,一些机构编造师资教育背景,实际上这些教师大多没有资质。如此“坑娃式”的夏令营显然令家长不满。
按说,夏令营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事关青少年的身心安全,必须有更高的准入门槛、更强的监管力度。但据了解,目前夏令营的组织方也是五花八门的,有教育系统的、有旅行社的,也有户外拓展、各种协会及其他商业机构的,这也导致“夏令营”的组织良莠不齐,存在着执法监管的模糊地带,责任主体并不明晰。因此,笔者以为,要防范夏令营沦为“坑娃营”,还需配一把“规范钥匙”。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健全行业标准,制订出台夏令营规范准则,包括核准机构资质、规范收费标准、规范合同内容、落实安全责任等,细化监管责任,提高准入门槛,让夏令营组织方有“规”可循,有“标”可依,对“规”组织,对“标”实施,切忌各家各“规”,各家各“标”,杂乱无章,无序组织,致使“夏令营”沦为“坑娃营”。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夏令营”沦为“坑娃营”现象,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让无良夏令营组织机构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规范组织夏令营活动。
同时,家长也应擦亮眼睛,学会理性报营,一旦发现“夏令营”沦为“坑娃营”,就应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任凭无良机构把“夏令营”弄成“坑娃营”。
相信,只要规范到位,处罚跟进,再辅以家长维权,就一定能防范“夏令营”沦为“坑娃营”,从而营造一个规范、有序、良性、健康的夏令营市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编造虚假信息恶意贬低对手”没好果
朱波:彻底摘除医疗领域腐败“毒瘤”
游德福:乐见“智慧畜牧”推动绿色高效促振兴
周志宏:给“造假的外卖”加把法治锁
曹灿辉:演员拍摄不良广告,忽悠人迟早要遭报
沈宏胜:厚植优秀文化,山东谱写 “两创”新
廖卫芳:老人种罂粟治病不能止于“一判了之”
游德福:文明实践起欢歌,新风良俗促振兴
苗凤军:特大暴雨零伤亡,防自然灾害啥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