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国:“手抄毕业论文”与“形式主义”何干
作者:李蓬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4月23日,有网友发帖称,某211师范院校的文学院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并且布置了多达几个文档的抄写要求,不过正文字数高于3万可免抄。4月24日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小玲(化名)告诉澎湃新闻,网传的211师范院校正是他们学院,对于学院要求手抄毕业论文的规定,同学们都觉得十分不合理。(4月25日澎湃新闻)
25日,澎湃新闻关于“手抄毕业论文”的报道火了,引起了“汹涌澎湃”的讨论热潮。该网站紧接着发表了题为《手抄毕业论文,哪怕是学院特色也该与时俱进》的评论文章,红网、红星新闻等知名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手抄毕业论文是形式主义,不合时宜。
“手抄毕业论文”真是形式主义,需要“与时俱进”地取消吗?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以为,“手抄毕业论文”与“形式主义”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当下,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任何不合时宜,反而显得弥足珍贵,应该发扬光大。
任何事物、事情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者不是“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过于追求形式,忘记、违背了内容、本质、出发点,可以理解为“形式主义”。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内容,完全否定、反对一切“形式”,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澎湃新闻的上述报道在百家号发布后,绝大多数网友留言都是支持学校的做法。网友们纷纷表示:“三笔字是师范生基本功之一,院方要求不为过。”“支持手抄毕业论文!一手好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支持,并建议推广。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把汉字写好是最基本的要求。”“本来想喷,不过一看是师范生,很正常,老师本来就是要多练字。”
作为文学院的师范生,毕业后大概率是要当语文老师,在大学期间先把字练好,难道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倘若连字都写得不像样,以后当了语文老师,连板书都让学生不敢恭维、难以辨认、无法卒读,又如何引导学生爱上祖国的文字、文学、文化呢?
让学生手抄毕业论文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重视练字,又何尝不可?又跟“形式主义”有几毛钱关系?同样道理,毕业论文、论文答辩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形式”,难道也要被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并被取消,然后直接让学生毕业吗?
据报道,该文学院学生小玲(化名)告诉记者,4月23日,学院开会就毕业论文手抄问题进行答复。会上,文学院领导拿出该学院师范生认证的规则,称手抄毕业论文是其中的一个过程性文件,文件已上传系统。
对此,澎湃新闻评论文章认为:可以推测,在论文的撰写、审核、上传存档的过程中,使用的还是电子版,与其他学校并没有区别,只不过是在最后一步完成以后,要求学生把论文电子版抄录下来。若果真如此,手抄论文单纯是为抄而抄,似乎与学术研究并无关系。上述学生小玲(化名)也认为,毕业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更应该看重内容而不是手写或者打印的形式。
前面已经提到,该校对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的要求,跟其他学校并无区别,都是提供电子文档。上述报道也写到:“有网友发帖称,某211师范院校的文学院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并且布置了多达几个文档的抄写要求,不过正文字数高于3万可免抄。”这里说得很清楚,抄写毕业论文是在学生答辩通过之后,而不是在答辩之前。换言之,抄写毕业论文根本就不是提交论文、论文答辩的前提条件、必要环节之一。
而且,关于抄写论文的要求,该校还规定“正文字数高于3万可免抄”。倘若所有学生都要抄完论文才能进行论文答辩,那么,学校又怎么可能允许“正文字数高于3万可免抄”呢?
按照这规定,如果抄写论文是提交论文和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那么,因为论文字超过3万字而免抄论文的同学,就没有资格进行论文答辩,当然也就无法毕业。这种可能性显然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该校的做法跟其他高校的唯一区别,在于学生在完成论文提交和论文答辩之后,再把电子版抄录下来。既然如此,抄写论文就是为了练习书法,不再属于撰写、提交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抄写论文跟抄写其他内容并没有本质区别,都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练习书法,又何来“为抄而抄”之说呢?
红星新闻评论文章指出:“写论文到底为了什么?发现问题、独创思考、合理论证,这才是论文的目的。论文不是个筐,没必要什么都往里面装。”这种说法错将抄写论文当作了提交论文、论文答辩的条件之一,理解已经出现偏差,连“靶子”都是“虚设”的,立论更不足为据。
有网友认为:“真不知道评论区到底是水军还是真这样想的,练字是要日常积累、循序渐进的,那些支持的人你们指望手抄一篇毕业论文,就能把写好的字写得更好,写不好的字写好了?你们没事吧!”
常人都知道,练习书法要靠日积月累,不可能指望通过一次性抄写论文来实现。实际上,作为师范类学生,尤其是文学院的师范生,练习“三笔字”本来就是日常要求,基本上每周都要完成一定的书写任务,没有人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作为十几年前毕业于该校文学院的校友,笔者亲身体会到了练习书法的好处。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们当年和现在都不反对学校要求每周写“三笔字”和论文答辩后抄写论文。正是这些严格的要求,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文学院师范生和将来的老师,练习书法是整个大学期间甚至一辈子的事,而不是什么“敲门砖”“一锤子买卖”。
在澎湃新闻的报道里,学生小玲(化名)还说:“在书写方面,有专门的三笔一画的考核,没有必要在毕业论文上体现。”按照这个说法,高考数学已经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高考物理就不能再有需要计算的题目了。虽然学校有“三笔一画”的考核,但如果考核过关之后,学校就不再对学生练习书法提要求,那不就等于只是把练习书法当作考试的“敲门砖”而已吗?
一言以蔽之,“手抄毕业论文”跟“形式主义”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好的做法不仅应该得到肯定,而且应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师范生、老师掌握扎实的书法基础,进而影响、引导更多学生爱上祖国的文字、文学、文化,从而增进文化自信,助力民族伟大复兴。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尚凡:发布环境问题咋成了“负面信息”
王毓:常修“三感”提振干事担事精气神
李蓬国:与朋友爬山失联女子找到,边界感已失
刘苏怡:构建人才“蓄水池” 激荡人才振兴力
龙晨悦:深学细悟、纠偏扶正,筑牢思想底线
张艳晓:切莫把“面子好看”当政绩
李璐:朗朗读书声是最“炫”民族风
于涛:年轻干部,要读好“三本书”
廖卫芳:让“佩戴安全头盔”成为一种骑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