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遏制校园欺凌要成立机构更要反思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通知明确,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法治日报6月1日)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一次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如今,教育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并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这无疑为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处置方法。不过,面对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现状,在学校成立欺凌治理委员会的同时,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还需要认真的进行一番反思。
各级各类学校在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并正确履行相关职责的同时,应反思教育中的失误,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强化他们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区别。特别是对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要让他们懂得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任何欺凌行为都是社会所不容的,都是违背社会公德的,是对同学缺少同情心的表现,从而消除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使孩子们自觉远离暴力。
学生的家长在孩子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地都推给学校,也应该思考自身的责任。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许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有些家长怕自己孩子吃亏,向孩子灌输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因此,家长有责任按照国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对孩子进行经常性的责任、义务和爱心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仁爱之心。
目前,有些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禁止接触暴力的东西,但生活中的影视文学作品、网络上的视频以及电子游戏等,很容易的让孩子们接触到暴力场面,而孩子们又缺乏鉴别和自制能力,因而会在遇到问题时,便会采取以强凌弱或以暴制暴的手段。因此,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对影视里、网络上以及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血腥等内容进行分级限制,防止孩子们接触这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东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赵怡萌:凝智聚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翟云雪:“警察蓝”牵手“志愿红”,共绘平安
赞聊城第四人民医院,创新引领精神健康新篇章
王海燕:找专业的人做专业事
武艳君:党纪学习教育要在“常”上下功夫
廖卫芳:别再质疑“体育老师能否胜任班主任”
于若欣:青春之我,逐华夏之光
陶淑杰:让青春在逐梦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徐蕾: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