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不要因“抢红包”而冷落家人!
作者:赵海波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近日,网爆重庆一家旅游公司团年聚餐为活跃气氛,吃饭期间,公司5个中高层领导会不定时轮流发红包,这引爆了大家抢红包的情绪,大家忙着抢红包都无心夹菜,领导前来敬酒也遇到了尴尬,每桌员工虽都站起来碰杯,但注意力都在手机上。一场“抢红包”使得大家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
发红包的本意是好的,人力主管是为活跃气氛,也为顺应潮流,毕竟公司上下年轻人居多,“抢红包”大家都很兴奋,都会全力迎接这场“红包雨”。自微信红包软件问世以来,漫天飞舞的红包让不少人“抢”到手软眼花、“摇”到屏幕粉碎。据腾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微信红包席卷全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甚。2015年仅除夕那一天,微信用户红包总发送量达到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但放下手机,却分外寂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抢红包。红包大战挤压了亲人之间的情感分享,放下手机后,空虚感袭来。可是,年怎能在敷衍中错过?”“红包狂欢”培养了大批回家过节的“低头族”,只盯屏幕,不陪父母。曾经的春节,是父母那代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奢侈”,劳作十天半月亲手炮制出的宅堂繁华,寄托着一家老小一年的渴望。因为只有那一天,可以换新衣、戴新帽、挑花灯、放鞭炮。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上的互动,却少了现实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却少了面对面的关怀。手机抢红包的横空出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节庆的原滋原味、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
年,终归还是百变的外形,不变的亲情。不少花样繁多的新民俗,如果不能稳固亲情,大多是昙花一现,产生审美疲劳的人们还将回归到传统的民俗里面。互联网红包固然有趣,抢红包确实好玩,但适可而止,否则会因冷落家人,留下遗憾。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节前精准送温暖 不妨点亮“微心愿”
程振伟:相比鸡爪或麻辣烫,地铁才是真主角
李兆清:书报亭困境,还需共同化解
完成年检一天的电梯就出事,咋都透着邪乎!
周歌:“3岁女童驾车撞倒老太”莫非是传说?
郭喜林:“e租宝”非法吸资500多亿说明啥?
杜垚杰:“未成年人整形”不能认钱不认人
赵付芹:畸高彩礼引发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曹灿辉:“影视分级”的“副作用”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