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老农自办“活人出殡” 在逗谁?
作者:陈贻恕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月6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上卜落崮村,66岁村民张德样上演了一出“活人出殡”闹剧,只是想“亲自”看一看他死后有多少亲朋好友在乎他所做的一切和他的为人,来检验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40多位亲戚和数百名村民见证了这一特殊的“活人出殡”仪式。图为“活人出殡”仪式上,“死者”张德样爬进自己的坟墓。(中国青年网2月16日)
闹剧的本意是内心的需求
这是一出闹剧,可是看完之后笔者却笑不出来,反而内心很沉重。事件中的“死者”,为什么这样做?新闻中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死者”也表达得很明白了。其实不管是什么人,他内心都有诸多的诉求,需要表达、需要倾诉。就拿我们身边很近,时常发生的事情来说:空巢老人为了让孩子回家看看自己,竟然将儿子告上法庭;又或者打电话报警,这种事情我们时常在新闻里看到。
因为内心有需求所以他们呐喊
不仅是老年人、小孩,需要人陪伴,需要找人倾诉,是人之常情。就连年轻人同样也变现的很明显,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比如所年轻人一个人在家无聊,或者想念谁,他们会在QQ、微信等通讯工具与别人交流、倾诉,来缓解内心的孤独寂寞。或者是一些小情侣奔赴千里之外与意中人相会,来表达自己的思念。
包括一些明星,他们的内心同样有着很强烈的呐喊。他们要生存,就需要有别人的关注、需要媒体的关注。有了别人的关注,他们才会有热度,有了热度才会有收入。所以有些人会故意制造一些意外、绯闻,他们内心其实最怕的不是负面新闻,而是没有新闻。这是他们内心渴望而又不想拿出来说的想法,这是他们的呐喊,内心的呐喊。
“呐喊”是他们的全力也是他们的渴望
而对于事件中的“死者”,他没有子女没有后代,只能把所有的思念和寄托埋在心里。他们没有明星的光环,就算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去关注。他们在社会上甚至比底层人民更低一级,或者可以用“卑贱”来形容。就算他以这种形式来博取别人的关注、同情、重视,但似乎效果只是落得一个玩偶的形象,乡里乡亲也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这些都是外在的,不管效果如何,形式如何。“死者”作为一个常人,他内心的呐喊是不会熄灭的。他内心有太多要说的话,他内心极度希望别人去关注他的存在、关注他的所作所为,极度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说是同情)。他去做了,他选择以“活人出殡”的形式去呼吁别人去关注这样的一群人(或者自私的说是他自己)。而且他毫无忌讳的选择了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期间,只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了解。
“闹剧”的背后是沉重的思考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呐喊”,这其中有着共通之处。一代伟人,用他的文字,用他那赤裸裸的文章观点,撕心裂肺的唤醒当时我们愚昧的国民。鲁迅是伟大的,他做到了,他用他的影响力改变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而如今“活人出殡”这出闹剧的“死者”,只是一个“卑贱”的农民。他不懂如何用文字去表达,只是用了一个很憋足,很自嘲的闹剧去实践、去做。不知道这样的“闹剧”能唤起多少人的思考,还是真的只是一笑置之。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醉江南:“开门炮”不能炸成“闹心炮”
对不起,你们的农村未必“真实农村”
郑文芝:这个年到底花了多少钱
叶归根:春节同学聚会更应保持一份纯真
袁文良:收假关键在“收心”
智障农民“七层楼房”不应止于未强拆
向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阎肃先生致敬
丁辉:我们欠父母的岂止一个响头
相比农村年饭,“不理解农村”更该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