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图说天下 > 列表

“撩妹”盛行反映了不太郑重的爱情观

2016-04-28 11:47:07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撩妹”一词来源于网络语言,指男性通过向女性示好以获取女性芳心的过程,但大多带有不怀好意,含有戏弄、调戏的意思。...

  作者:宋晓娜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撩妹”一词来源于网络语言,指男性通过向女性示好以获取女性芳心的过程,但大多带有不怀好意,含有戏弄、调戏的意思。

  从本质上来说,“撩妹”一词的真正含义与“泡妞”“把妹”等词接近,都是指男性对女性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挑逗、调戏行为,轻浮感和不尊重感是“撩妹”等词给人的直观感受。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中,我们无法做到严格控制“撩妹”等词的使用范围,但起码它的使用应表现的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随意为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撩妹”等词的使用已经大大超过了它的适用范围,男生贴心照顾女生的行为被冠以“撩妹”的称号,会照顾女生的男生不再被称为“暖男”,而是被封为“撩妹狂魔”---在很多情况下,“撩妹”已经渐渐成为可以概括男生对女生所有有好感的互动行为的词语,“撩妹”甚至可以代表男生对女生的爱情。

  这样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花千骨》中,那个面若冰霜、内心炙热的白子画能够成为千万观众心中的“撩妹高手”;为什么在《太阳的后裔》里,在男主与女主动人悱恻的爱情互动之中,我们的观众看到的却是满屏的“撩妹”“撩汉”的技能;为什么在真人秀《我们相爱吧》中,陈柏霖对宋智孝的贴心照料,也无法摆脱“撩妹”的呼声......

  在网络语言的刺激下,在大家对网络语言一窝蜂的运用下,我们对“撩妹”词语中挑逗的意味渐渐做到熟视无睹,我们模糊了在爱情中游戏的态度与真诚的追求之间的界限,我们肆无忌惮的用“撩妹”“撩汉”这些并不美好的词语形容男女之间关于爱情的任何互动。“撩妹”等词的盛行体现出现代人对男女之间互动的随意态度和戏谑姿态,归根结底,反映出现代人不太郑重的爱情观。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对外开放、价值多元的时代,“戏谑”已经替代“郑重”成为现代人所习惯的对待事物的方式,在现代我们的眼里,似乎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爱情自然也是如此。在思想保守、社会封建的古代,爱情与贞洁往往不可避免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才有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无奈,才有了《列女传》中烈女们争先赴死的悲哀。所以近代以来,无数先进人士为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奔走呼告,中国人在爱情中的自主度越来越高,发展到现在,在“爱情是否以结婚为目的”的辩论中,“爱情不以结婚为目的”作为一种强势观点始终存在。所以,“郑重”也已经不是现代人所认可的对待爱情的方式。

  笔者并不是呼吁要重回过去“一婚定终生”的时代,笔者承认轻松愉悦的氛围才是爱情应该有的美好,所以,对于束缚渐少的现代人在爱情中所表现出的轻装上阵的姿态,笔者无比的认可。但“轻松”不等于“不郑重”,在为爱情渐渐松绑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做到轻装上阵的同时,保持着对爱情的纯粹与真诚的“看重”与“郑重”,我们的爱情是不是能够更加美好?

  说到底,“撩妹”“撩汉”只是一种网络语言,但网络语言的兴起与运用同样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社会对于某件事物的态度,笔者并不反对网络文化中戏谑文化的存在,笔者只是希望,我们在接受网络文化影响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清醒的探究与思考的能力,把应该明确的界限明确开来,“真”与“假”、“真心”与“假意”不可混淆,就像“撩妹”“撩汉”中“撩”的随意不可与爱情中真心实意的互动混为一谈一样。

更多

热门关键词:爱情观 撩妹 爱情 宋晓娜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