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造假入刑是得人心之举
作者:李忠卿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记者17日从公安部获悉,2016年,公安机关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3月18日新京报)
食品造假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尽管消费者睁大了眼睛,依然防不胜防难辨真假,只要是涉及到餐桌上的食品,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无良商家、不法商家所假冒,只要一步到“胃”,结局就是病从口入。
不可否认,食品监督部门乃至公安机关,对食品造假一直呈高压态势,只要检查发现抑或百姓举报,必然会顺藤摸瓜,予以无情地打击,轻则罚款,重则治安拘留,而情节特别严重产生后果的,就会被判处有期徒刑。
由于犯罪成本较低,食品造假现象层出不穷,没有足够的震慑力,食品行业成为造假的重灾区,所有能吃的食品现在都不敢吃了,因为造假的食品几可乱真,有些食品虽然吃不死人,但是长期吃下去后患无穷,疾病潜伏期一到,想不生病、想不死人都不可能,老百姓欲哭无泪,状告无门,因为带毒的食品实在太多了,根本就找不到真凶。
现在公安部决意要将食品造假直接入刑,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行政作为,必将赢得民意的首肯。毕竟老百姓被造假的食品坑得太苦了,要想彻底根治食品造假行为,必须下猛药、出重拳,举凡造假行为被发现,除了罚其倾家荡产外,还应追究刑事责任,直到不良商家不敢造假为止,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百姓餐桌安全。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曾德凤:我做不了无公害人
江苏淮剧团长夺刀救人,真的没什么?
谢岩:反腐倡廉要在“常”“长”二字下功夫
宋国: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应从严从实
郭喜林:为啥女车主面对假车牌嚎啕大哭?
李忠卿:不干胶贴在车上堵在心里
李兆清:陪伴是对孤寂老人心的最好呵护
“假记者”敲诈环保局,何以得手?
宋鹏伟:我要跟马云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