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贷养贷”是让欲望挖的坑
作者:刘爱萍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大一女生张晓(化名)想找一个兼职,最后却被美容医院诱导整容,并为此办理贷款。她先后三次贷款做整容,共欠下约3万元的贷款。为了偿还贷款,她先后四次通过一家贷款公司办理了共计两万元的贷款,希望用贷来的钱偿还。然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雪球越滚越大,贷款越来越多。这个还未踏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已然陷入贷款的泥潭。(成都商报 4月19日)
这并不是“以贷养贷”的个例,就在今年3月底,就有大理大学一男生网赌后借款以贷养贷,负债数万出走的消息被报道。显然,“以贷养贷”是一种错误的贷款消费模式,只会让人越陷越深。那么为何会有人不断掉进“以贷养贷”的深坑呢?
近年来,超前消费已经成了当前一种流行的消费模式。从虚拟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到现实的信用卡、房贷、车贷,贷款作为个人或家庭经济的缓冲,成为了很多人享受生活的必备手段。笔者并不排斥贷款消费,但是却非常痛恨没有自知之明而毫无节制的贷款消费。就像案件中的张晓一样,爱美之心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了自己能够承担的经济能力。在一时冲动消费之后,她不得不拆了东墙补西墙,最终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泥潭。
大学生是“以贷养贷”的高发群体。他们攀比心理强,防范意识弱,而当今的门槛低、种类多的校园贷又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多人在贷款消费之初,并没有考虑到会有怎样的后果。也仅仅是一时集中爆发的欲望,让人乱了心智。而“以贷养贷”正是这一念之差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在没有经济来源下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
在法律上来说,以贷养贷并不违法,贷款消费也不为过。事实是,“以贷养贷”也只有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个人来讲,长久以来的虚荣心只有到这一刻才会熄灭。但此时此刻,往往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人为此付出了高额的金钱代价,一种是有的人却为此失去了生命。尽管因为不能正常还款的悲剧已经发生很多了,但是仍然有人前赴后继地踏上“以贷养贷”这条不归路。
其实,避免走上这条不归路,很简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不会掉进“以贷养贷”漩涡的关键。贷款有风险,消费需谨慎。莫用欲望给自己挖了坑,让“以贷养贷”坑了自己,坑了家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亚宁:人类真战胜不了写稿机器人?
曲征:远离高招诈骗,不能只寄希望考生“当心
侯文学:莫被高招诈骗活动撞了腰
杨宝:“人生实苦 但请你足够相信”透露啥信
李忠卿:“桥塌是意外”让我更意外
向飞机发动机撒硬币“不予处理”,有所不妥
赵旭:《王者荣耀》火爆背后的反思
高永维:高考“状元热”需要降降温
千万莫让张扬毁掉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