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教育不仅是文化自信
作者:郭喜林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中国大学的学科教育,既需要坚守民族文化自信,又需要在与时俱进中积极探索如何以创新方式继承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自信。就此来说,笔者认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开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就是值得点赞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学教育文化自信创新之路。
9月27日,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院长冯骥才在新生入学仪式上致辞。除此之外,院长冯骥才为新生讲解了手工制作蓝印花布围巾的制作工艺。而且,院长冯骥才还与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为新生赠送了入学礼物。(人民网2022年9月28日)
众所周知,冯骥才先生不仅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而且是著名画家和中国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著名专家学者。由他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创办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专业,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自信的正确选择,而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地系统培养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科学人才,才能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才能让坚持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深入研究上面,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拥有牢固的源远流长根源。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和运行机制,而且更需要通过系统的大学教育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提高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水平,依法保护才能事半功倍,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在继承保护中为百姓和国家创造出更多物质与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是,必须把依法保护放在首位。只有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被人为破坏,才能更好地科学利用。在大学教育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入研究课题,能够利用高学历人才对即将失传和已经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科学抢救,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能够让即将失传和已经失传的手工艺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而复得。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学历人才培养,是利国利民的大学教育创新举措,应当引起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好相互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一帆风顺,以便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科学利用,并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科学保护工作奉献中国智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大学教育中建立培养高级人才的学科教育,才能让依法保护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让依法保护更加精准到位,才能有效制止各种破坏行为,才能让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拥有更多可靠的历史文物作证。只有把我们看得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大学教育的可靠依据,才能让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学者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探索深信不疑,才能让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才能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与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叶金福:国庆长假“就地过节”一样快乐
刘晓彤:补足“钙铁锌” 做到“自身硬”
郭喜林:扭断黑天鹅脖子的人,哪来的仇恨?
“恶意支付案款被罚5千元”是一堂生动的警示
周志宏:国庆带孩子出行别当“熊家长”
周志宏:无绿豆的绿豆汤是什么玩意?
郭喜林:诚意满满,招才引智才能如愿以偿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三大启示”
叶金福:打击“酒店偷拍”不能全靠旅客自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