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醉江南:手书“春联”为春节添点“年味”

2016-02-05 11:31:1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习惯张贴手书春联,这是我国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习俗。什么是年味?在中国人看来,有几样是必...

  作者:醉江南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随着春节的临近,位于桂北山区的广西融安县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日前,在融安县雅瑶乡大琴村坡伟屯的百年老宅里,一位八旬老人蒋世佩书写春联、贴春联,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人民网2月5日)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习惯张贴手书春联,这是我国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习俗。什么是年味?在中国人看来,有几样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汤圆)、放鞭炮还有贴春联。然而,近年来,印刷春联名噪一时,充斥市场,民俗气息浓厚的手写春联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种文化的记忆,中国春节也少了年味,多了份平淡和遗憾。

  几何时,每逢年末岁晚,人们把买、贴春联作为过年文化的一部分,“手写春联”队伍成为大街小巷的一道亮丽风景。人们为贴上一副内容新颖、适合自己家庭情况、能表达自己愿望的春联而精挑细选;甚至有的富有人家为装点“门面”、炫耀“身价”和有学问,不惜重金请文人墨客专门撰联书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春联到店铺名,都不用写,都可在电脑“搞掂”,电脑代替了传统的手书。从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导致出现学习书法无用论。一些商家钻市场经济空子,看到生产对联成本低,大有可赚,便大规模印刷生产对联,对手书对联市场冲击很大,造成撰春联、议春联、品春联气氛淡化。可以说,印刷春联被市场的庸俗气取代了雅俗共赏的文化氛围,是对我国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书春联的传统的扭曲变形。

  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其实人们都知道手写春联好,可是如今能写春联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现实。“家里没人会写春联,市场上的印刷春联价格很便宜,还有很多金灿灿的又好看,所以也就花几块钱图个省事。”这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没人会写的困境中,越来越多人被动地选择了印刷品。与传统的手写春联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字体样式,印刷的春联千篇一律,失去其应有的文化内涵。有学者指出,中国贴春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当前印刷品春联“一统江山”是春联文化的萎缩,这种“快餐式”春联的背后是商业利益,冲击的是个人自身创作的欲望。这无疑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也是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危险信号。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要大力倡导手书春联,严格制止印刷对联的蔓延,管理部门要规范执法,不能再放任泛滥;就是要在于抓好书法教育,而书法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它发扬光大,需要全社会重视支持和配合,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当今刻不容缓。我们不仅希望把手写春联的热情传递给老百姓,让人人参与其中,同时为了让楹联文化事业后继有人。习大大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讲过,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染铜臭气。因此宣传文化部门在春节前夕应组织书法家下基层、走上街头,免费为人们群众书写春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手书春联。

  春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习俗,手写春联也是保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好载体。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和“中国民族复兴”的希望大道上,有责任把这个好习俗保护好,更有责任把它干净地传给我们的子孙。“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愿羊年开好头,所有文化人挥动羊毫狼毫写春联,让手书春联重新火起来!”

更多

热门关键词:年味 过年 春联 醉江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