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军:27年床前尽孝,只因当年一句承诺
作者:檀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从1989年开始,刘孝福就担负起照顾师傅冯彦芳和她的老伴孙增福的重任,为给师傅治病几乎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但刘孝福无怨无悔。因为,他认为,既然当年答应了这件事,就得说话算数。(8月10日,石家庄新闻网)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用27年的岁月,照顾一对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做饭、洗衣、洗澡、端屎端尿,尽管自己已是白发苍苍,他仍然信守着当年“师傅,别担心,以后老了,我照顾你们”的承诺,他也坚信好人有好报,自己老了,需要他人照顾了,儿女们也会善待自己。
中国的孝道文化和诚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就明确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献知识。由此可见,传承孝道和诚信,远甚于学习文化知识。
然而,我们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视“父母在不远游”为封建桎梏,抛弃了传统文化,他们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去打拼,不顾“尚在苟且”的父母,追求梦想中的“诗歌和远方的田野”,有的甚至在大学毕业后即与父母失去联系,连续十几年不回家,更有甚者,几个儿女抛弃年迈老人不管不顾,让老人露宿街头,流离失所。让人痛心之余,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深思的是,什么让我们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
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感动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心,无数人为之热泪盈眶。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工作之余多回家看看老人。父母不需要我们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一句问候,一点陪伴。
老人们常讲,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天底下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没有生养之恩的人,刘孝福尚能做到如此,并且不仅自己尽孝,还让这种精神在他的儿子、女婿当中传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仁孝,什么是一诺千金。
善行河北,大爱无疆。我们衷心刘孝福老人身体健康,也真心希望有越来越多个“刘孝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嘿秀”直播“造人”,实质是在造孽
聚餐撂倒食客,夏季食安全敲警钟
李云勇:“周休2.5天”撑不起“周边游”
醉江南:“论文工厂”已成学术上的“寄生虫”
钱桂林:整治网络订餐乱象,需用“洪荒之力”
李忠卿:警方可以不处罚,教育局岂可不知情
熊传东:应平和地接受男神宁泽涛
李云勇:旅游“先行赔付”载不动“放心游”
曲征:“学霸”获首金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