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清:垃圾退场,见证道德文明成长
作者:李兆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多年来,每逢节假日,乱扔垃圾问题都是摆在景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国庆假期,多地积极行动,倡导志愿服务、引导游客参与、加强管理保障,环境保护和文明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少景区负责人感叹——这个黄金周,垃圾乱扔现象少多了。(10月8日《人民日报》)
国庆黄金周,是一年中难得的长假。七天时间,足够人们去远方旅行。如今,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旅行意愿的提高,使人们更加关注旅行体验。旅行体验,是由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的。如果旅游景区的环境非常好,会让游客感到舒心、惬意。反之,则会让游客感觉倒胃口。
之前,一些地方的旅游景区会面临着游客乱扔垃圾的尴尬。这一方面说明提升游客的道德文明素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也说明景区管理遇到了瓶颈。如果景区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比如有的地方开展垃圾换矿泉水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乱扔垃圾,无疑会破坏景区的景致。本来,游客们到景区是为了欣赏风景,垃圾的出现会破坏游客们的旅游体验。
景区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的环境靠大家共同维护。随地乱扔垃圾的人,或许是出于无心,或许是出于故意,但都是缺乏公德心的体现。维护好景区环境,是要靠景区管理人员。但如果游客们共同参与进来的话,景区管理无疑会容易很多。如果游客们都乱扔垃圾,很容易形成破窗效应。试想,如果景区垃圾遍地,这样的景区还叫景区吗?来景区旅游的人无疑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游客们到景区是为了欣赏风景,不是为了欣赏遍地的垃圾。好在,随着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意识到乱扔垃圾不好的一面。方方面面齐心协力,使得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很多。这说明,只要相关方面通力协作,再顽固的文明牛皮癣也会有痊愈的时候。
垃圾退场,见证道德文明成长。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沙尘暴、雾霾等恶劣自然天气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人们更加呼吁加强环境保护。当前,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已经上升到了顶层设计层面。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更多人愿意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毕竟,环境变差了,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城市的宜居程度,这会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舒适指数、幸福指数、获得感上。乱扔垃圾,就是一种破坏环境的方式。保护环境,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保护环境,就应该从不乱扔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
垃圾退场,道德文明成长的成果需要继续维持。社会文明程度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文明程度高,需要经年累月的宣传,这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垃圾退场,需要打响持久战,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就被冲昏了头脑。相关方面要做到力度不松懈,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垃圾退场,管中窥豹,见证道德文明成长。愿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道德文明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让社会道德文明不断迈上新的高度!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曲征:凝聚人心就得和老板“接吻”?
李强:农村大妈索要“常回家看看”太矫情?
李六合:别让重阳节成为应景节
王传言:田朴珺的起诉给自媒体人敲了警钟
李忠卿:卡里没余额照样被骗是个危险信号
曲征:大学生劝退应制度化常态化
曾德凤:零沟通导致的敌视
玉米“抢”路酿事故,究竟该怪谁
苗凤军:国足再败,谁哭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