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识破“二维码”骗局还需多方“合力”
作者:张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一种利用二维码针对车主的新型骗局悄然盛行。某车主近日收到了一张违章停车单。这张违章停车单上既没有车辆号牌,也没有违法时间地点,只留了一个8位数的“警号”和一个二维码。(10月21日光明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快速普及,二维码也以迅雷之势攻占了人们的生活, 同时得到了大多数商家的青睐,成为营销环节的新兴工具。二维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时髦”,但是“二维码”到底是什么、是谁发明的,社会公众却了解甚少。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最早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它是一项将数据信息记录在图形中的条码技术。长期以来,国际上二维码技术标准主要由QR码和PDF417码等少数技术标准所垄断。而QR码存在的管理漏洞、技术垄断等问题,已威胁到我国信息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
由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点着手,多方“合力”识破“二维码”骗局,降低二维码应用风险。
加大市场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一方面,加强对相关二维码软件制作公司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带有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等信息的二维码被推上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与通信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违法链接网站等电子信息证据,切实加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此外,应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充实监测力量,强化对二维码的日常监测管理,督促广告发布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标准,政策扶持国产二维码推广、应用。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明确统一推广国产二维码标准,引导各地在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财政支出核心领域应用国产二维码标准,尽快提升其知晓率与市场占有率。同时,鼓励行业联盟建立规范平台,鼓励社会和企业在现有国产GM码技术标准基础上,加大对二维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我国二维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社会管理氛围。及时对“二维码”这种新形式的违法行为予以宣传曝光,提醒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避免遭受经济损失。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二维码使用习惯,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如果扫码确有必要,则要提前检测;手机二维码在线购物、支付更要谨慎。同时鼓励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工商机关投诉举报,最大限度地遏制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良性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的二维码行业必须走上规范、安全、可靠的道路,做到管理有序,经得起市场环境秩序的考验和监管,这样中国二维码产业才能走的更稳、更健康、更远。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吴雪萌:老师打伞上课,敬业背后是教育困窘
苗凤军:借美丽乡村造势让河北文明更有度
曲征:情侣吻别就“不知羞耻”?
关育兵:小区停车难呼唤秩序共识
郭喜林:爸爸砸坏女儿6部手机是错误的
曾德凤:巧妙应对家庭钞票危机
曹灿辉:家长要理性对待低龄留学
侯文学:不能让农贸市场“百病缠身”
郭喜林:该不该给医院CT机做“CI”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