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清:是什么延缓了正义的脚步?
作者:筱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这两天刷爆朋友圈的名字有两个,一个是罗尔,一个是聂树斌。这两个人,本没什么瓜葛,只是在时间上碰巧凑到了一块儿。不过, 朋友们如果非要把他们扯在一起,倒确实还可有一比,那就是这两个人的事,从发生到发展到解决的速度简直有天壤之别。前者是一新发生的网络事件,堪称迅雷不及掩耳,很多人还没回过神儿来,人家罗尔那里已经该道歉道歉,该退款退款了;而后者是一陈年旧案,从误判处死到沉冤昭雪,却是漫漫长夜、遥遥无期,历经了21个寒来暑往。聂树斌地下有知也当“泪飞顿作倾盆雨”了。
21年,当年恰恰也是21岁的聂树斌,如果活着也是壮年了。他应该像罗尔一样,有个自己的家,有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过着即便不是太富有,也不至于太贫穷的日子。即便像罗尔那样,有一个生病的孩子……但这一切的幸福与痛苦,都与他无关了。他已然变成几根白骨,消失在未知的世界里。当真相终于大白于世,当最高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终于姗姗而来之时,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聂树斌那哭天抢地、日臻麻木迟钝的父母了。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不管怎么说,对于民众来说,这终究还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还是难掩心中的沉重,忍不住要问问,是什么制造了聂树斌的人间悲剧?是什么延缓了正义的脚步?
我们无法想象,什么样的混蛋审讯手段,可以让一个清白无辜的人承认自己有罪,并且是残忍的不可饶恕的强奸杀人罪呢?这让人不能不想起那个词:刑讯逼供,不能不想起那个同样因为刑讯逼供而被冤枉处死的呼格吉勒图。多么惨痛的惊人相似的一幕呀!如果我们可以把刑讯逼供看作公安人员一心想为民除害,对狡猾奸诈的“犯罪分子”采取的一种“潜规则”而稍加理解的话,我们难以理解的是,在以后几个月的公诉和审判过程中,就没有一个司法人员对这个二十年后被认定为“缺少客观证据;存在重大疑点;证据不确实,不充分”的案宗,提出任何异议吗?这种集体的“无意识”,集体的“不作为”,尤其让人感到心悸。这至少表明了一种很不好的状态,就是在围绕聂树斌案件的相关司法人员中,事实没有得到尊重,法律没有得到尊重,生命同样没有得到尊重。把生命攸关的事情交给这样一个群体,谁能保证自己是幸运的,谁能保证不会被冤枉?聂树斌像呼格吉勒图一样,从案发被捕到判刑处死,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两条鲜活的无辜的年轻的生命就没了。
而让我们更不能理解的是,即使在真凶出现之后,两个案子仍都延拖了十年、十几年的漫长岁月。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人、凭什么,阻遏延缓了正义到来的脚步?“对聂树斌用刑,是为了让他认罪;对王书金用刑,却是为了不让他认罪。罪与非罪,无辜与真凶,都可以自由装换,主要看张某们的需要(摘自聂作平个人微信号)”。很显然,是有人为了掩盖工作的错误,用强权对公平正义横加阻挠。相比刑讯逼供、野蛮执法,相比不负责任、草菅人命,这种知法犯法,视法律为儿戏,把个人和部门的功名利禄凌驾于公民利益和国家法律之上的做法,更让人不能容忍。罗尔卖文募捐,一两天的时间就让网友把家底查了个“底朝天”,一个真凶已经现身的案件被压了近十年,这也不会有多么复杂的原因吧。
真相已经大白,接下来的问责与赔偿必不可少。但经历了呼格案、聂树斌案之后,相关的公检法部门似乎还欠广大公民一个交代: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避免类似冤假错案的再次发生?如何健全和完善错案的发现、分析和问责的机制和程序,还公民以公道和正义?魏巍华夏,朗朗乾坤,如何给公民一点安全感,一个生存下去的理由?靠真凶良心发现才实现的案情逆转纯属小概率事件。“冤假错案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伤害,是司法工作的致命伤,是危害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的灾星(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语)。”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更应该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一切工作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游戏法律,视群众生命如草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林丹想让公众怎样理解自己?
关育兵:外国月亮为什么“圆”?
曾德凤:娶丑妻的快乐
程振伟:破解低生育率难题要在中产身上下功夫
张楠之:应对骗术“升级”,根本在银行的努力
李忠卿:发“如厕牌”的出发点未必就好
张楠之:应读懂“如厕牌”里的良苦用心
艾才国:“老师撑掴没戴红领巾的学生” 让师
袁文良:古代帝王赦天下不赦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