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对“胶水牛排”喊打喊杀
作者:王雪雁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加上一点乳白色“胶水”,揉搓后冷藏。再重新切下,一堆成本相对较低的牛肉边角料便摇身一变,成为肥瘦相间、口感细腻的“雪花牛排”。近日,这样一条微博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牛排似乎又成了一个不能吃的食物,晚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这种“胶水”不仅在部分包装牛排中出现,在一些鱼丸等制品中也很常见。(1月10日《春城晚报》)
“胶水牛排”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从来不知道牛排还需要用到“胶水”,这听起来都让人怕怕的,更不用说“吃起来”到底安全不安全,所以,对于“胶水牛排”很多冲动的人们就会“喊打喊杀”了。
但是,我们总还是要给“胶水牛排”一个辩解的机会,毕竟“胶水牛排”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未必说得清楚。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第17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专家对“重组牛排”“胶水牛排”进行解读。“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原切牛排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 重组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这类调理肉制品一般会添加水、酱油、调味料等辅料或使用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六偏磷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由此可见,“胶水牛排”并非吃不得,其中的“胶水”是一种添加剂,是对碎肉进行重组的一个工具,所以不用太惊慌,这也是企业从节约出发,也可以理解。只是,食物添加剂也是有规定的,不仅仅对肉类有要求,经营者也需要标注清楚,才能让消费者知道到底这个食品安全不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消费者担心食品的安全,经营者要保障食品的安全,监督者要确保食品的安全,才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真的安全,而不是让消费者总是在食品安全的恐慌中,即便对健康无伤害的“胶水牛排”也闻之变色。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张楠之:矛盾裁定书出台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李云勇:祝贺屠呦呦,请叫她“女士”
给环卫工发高跟鞋,人性关怀闹剧收场
娄义华: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才具有威慑力
如何让火热的“速配情侣”不“过火”?
将700万宾利车标改成熊猫追不到女神
曾德凤:悬赏千亿美金治霾公告
曾德凤:弄胖弄瘦皆是贡献
郭喜林:不要把网络交友当作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