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起名字焦虑的背后是文化去中心化
作者:程振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最近,一份名为《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取什么名》的报告,引起热议。根据这份报告,2016年男宝宝热名榜前三名是浩然、子轩、皓轩;女宝宝热名榜前三为梓萱、梓涵、诗涵。令人惊异的是,“梓”字竟同时占据了“2016最热男女宝宝首字TOP10”的第一名。
俗话说,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技;赐子一技,不如赐子好名。中国人历来有重视起名的传统。在对外部世界不甚了解的农业社会,名字一度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甚至上升到“命如其名”的高度。古人特别看重姓名,把它看作与国家建立某种联系、实现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些知识分子对自身名字不满意,但“囿于受之父母”,于是给自己起“字”,单独寄托个人抱负和专有情怀。
名字最与文化关联。在文化较为单一、整合能力强的时期,给子女其名字并非难事。解放后,社会主流文化高度统一,家国情怀整合国民思想。中、华、国、建、民、文、红、梅、军、东、斌、兵、伟等词成为姓名中的高频词。此时,重名现象极为严重,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来“很土”,但大家不以为然,因为与主流价值观重合性越高,“越是感到自豪”。事实上,彼时给子女起名字也很容易,因为不怕重名、不求个性。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私人财产观念日益凸显,外来文化持续涌入,国人开始更多追求个性,不再视姓名为“个人与国家民族建立某种关联的桥梁”,而且对子女的期望开始落地,无非是“健康快乐”之类,并无多少家国厚望。从此以后,姓名内涵开始变得多元,90后的姓名,也开始接近西方人的起名意旨,更多是用于与别人进行识别 ,或者是彰显个性。事实上,起名字方式的变化,更多反映了主流文化对个体影响的衰弱,个体不再期望通过起名字建立与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依附。
如今家长钟爱“晨曦”、“若熙”、“梓彤”、“欣悦”、“芷晴”、“俊熙”、“皓轩”、“昊然”、“沐阳”等姓名,老是在梓、萱、轩、浩、涵等字上打转,说明在脱出主流文化圈定后起名字的困难加大。越是多元化、越是想凸显个性,又怕人觉得与传统重叠的“军、斌、强、伟”太土,而且传统国学知识匮乏,最终起名字倒成了苦差事,只能在网络小说、热门影视剧主人公姓名上打转。
“遍地梓萱”的背后,是起名字越来越困难的焦虑,其背后是文化去中心化后的无所适从。国人几千年起名字围绕家国情怀打转,突然要凸显个性,又不想与宏大叙事的“强”“斌”“伟”等词重合被人讥讽太土,沦落到千篇一律更加缺乏个性的的梓萱、梓涵、诗涵扎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啊。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娄义华:创新能力培训应成为我国老师的主修课
让学生做“感兴趣”的家庭“体育作业”
【我看新年】年味故乡浓
葛娟:春节自救≠“租个女友”回家过年
曹灿辉:“租友”闹剧岂可“野蛮上演”?
诱杀野水鸡的违法行为需“重拳”打击
读懂携程“歧视性条款”的背后问题
面对ofo共享单车,市民能否“及格”?
曲征:过年了,能否设置“年货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