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年味儿真的越来越淡了吗?
作者:王彬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又是一年过年时,这是我们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几天,丰富多彩、多姿多味、阖家欢乐都是这个节日的代名词。可这几年,“年味儿变淡”的说法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一声叹息,而真正的年味却成了人们的一种怀念。那什么是“年味儿变淡”呢?
说白了就是,现在很多人感觉过年没啥意思,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被一种现实的空虚感笼罩着,没了过去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闹与开心,只剩下脑海里的一圈圈回味。这样的感觉大多数人说不清也道不明,实质上是精神文化上的萎靡状态,而“年味儿变淡的帽子只是其表征。
说起原因,人们大多认为,现在的物质世界与过去相比,更加丰腴了,过去过年期待的东西与短暂的享受在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给不了人们以往的期待与惊喜。再加上,现在的世界确实更加丰富多彩,过去那种纯朴的生活方式大多触碰不到了,现实的过于眼花缭乱让一些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
还有就是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科技的发达虽然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但却让人与人的真实距离疏远了,没有了过往的亲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忙碌,谋生的奔促,过年的风俗也有消亡的迹象,那些规矩也在慢慢“流失”。
这些方面其实是正常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所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变化。而“年味儿”,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精神文化上的丰盛。其实,这些方面与“年味儿变淡”的真正联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具体来解读,物质丰富了,生活变好了,也没了过去的贫困与无望,过年应该是比过去更精彩,因为选择的空间更大,花样也更多。可一些人却在这样的精彩纷呈中迷失了,没有主动的跟上现实变化,反而找不到现实依托,这不是客观物质丰富的问题,而是这些人的心理原因,“得不到的总是好的”,实质上就是处于一种总不满足于当下的“畸形状态”。
至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所谓“距离感”,让人感觉与“年”也疏远了。其实还是个体选择的问题,社会与科技的变化只是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些选择的方面,而并没有让我们一定如此,社会再怎么发达,只要我们心里想着阖家欢乐,想着过年那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年味儿不仅不会淡化,而且还会有更惊喜的呈现。
再就是那些年俗,不要老拿着过去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年俗,是有一些在消亡,但也有一些在产生,消亡与产生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选择,他们的命运也是正常的时代轮替,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俗不是静止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解读,可以怀念过去,但不必因此而空虚忧郁,珍惜当下就好。
说到这,再问一下,年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吗?并不是这样,是我们的心淡了。
这样说来,所谓的年味儿变淡,更多的是我们的主观臆想,其缘于我们没有理清现实与精神文化世界的区别与联系,也是由于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 要想化解这种尴尬的现象,就得将坚守与创新融合起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用新视野去过我们的新年,让我们那淡淡的心重新浓烈起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袁文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
郑文芝:乘坐电梯莫忘“文明”二字
【群众来信】这样的奖励有年味儿
曾德凤:假如人人长生不老
袁文良:利用寒假补齐孩子的“短板”
李忠卿:开房属于隐私,岂可随便公开
关育兵:愿“铁骑”大军成为主动选择
王成成:“抓阄回家过年”的背后辛酸谁人知
李忠卿:师德缺失比学识浅薄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