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之:专“坑”老年人的“保健品”什么来头?
作者:张楠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3月11日晚7时许,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陈女士发现60岁的父亲不见的踪影。三小时后,在海边发现了老人的遗体。老人留下一封遗书,上面讲述了自己前后投入数万元购买保健品的经过,同时把矛头对准一家名叫“向尚集团”的公司,称“向尚集团坑死我”。3月12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老人轻生没有任何“征兆”,否认存在强迫老人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半岛全媒体3月13日)
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件,但接触过这类的公司和痴迷于其间的老人的人,可能对这类悲剧的发生也不会感到奇怪。就笔者而言,就曾劝租过身边的老人参加这类公司举办的各种保健养生讲座,但这种零星的劝阻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此类公司仍然在各个小区十分活跃,各种活动仍然举办得热火朝天。
这类企业的目标人群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参加他们举办的讲座肯定会被阻挡在门外。每次讲座通常都有免费礼品可领,不少老人冲着免费礼品而去,最后大都会在推销员的伶牙俐齿之下买回一大堆贵而无用的保健品。而且,这些讲座活动大都在工作日的白天举办,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年轻人想制止,也已经木已成舟,更何况,很多老人还会被告知或暗示回家不要随意向子女泄漏讲座的“秘密”。
作为这类保健品企业目标群体的老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身上大都有些或大或小的病;二是手头上大都有点钱;三是大都处于空巢或半空巢状态,平时与子女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不多。
有恙在身,自然对健康保健类的事物感兴趣,也会对健康保健类产品产生需要;手头有钱,虽然大都是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但几千或几万还是拿得出手的,否则盯着他们也没用;空巢或半空巢状态,对情感沟通的渴望就会相对强烈一些,一些此类公司的促销员动辄喊老人“爸妈”,瞅准的就是这一机会;与子女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不多,意味着欺骗性的信息很难及时得到纠正,更容易被这类公司“洗脑”。
问题在于,既然打定了主意从老人们身上榨取更多的钱,他们在老人仍然可以拿出钱来的时候就不会收手,所以,老人们陷入其中的结果,要么是自己幡然醒悟明白过来,从此远离他们,要么是积蓄花光从目标客户名单上被划掉,要么是被子女强行劝回。最惨的是钱被骗光才醒悟的老人,就像新闻中的陈先生一样,无比懊悔地自寻短见。
奇怪的是,这类公司却大都有着合法的外表,推销的方式也难说有多少违法违规之处,但从其结果及其所造成的和潜在的社会影响来看,其破坏性恐不容小视。至少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有多少夸大和忽悠的成分,值得有关部门好好查一查,看看它们和售卖它们的公司到底是啥来头。
这一悲剧以及类似的事件也说明,很多老年人对于保健养生的正常需求,没能在正规的机构如社区医院等地方得到满足,科学的保健养生知识没能通过正规的途径得到宣传,社会上尤其是社区一级也没有对类似骗局或准骗局的预防性宣传,导致很多老年人偏听偏信上当受骗。在这一点上,政府有关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应该有更多作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忠卿:天气预报不准,别仅限于理解
张楠之:从儿童的角度看待“肉肉”问题
李忠卿:机场放风筝,岂止是无知?
外卖小哥出事故,该谁拿医药费?
“一只宠物狗引发灭门案”警醒了谁?
郭喜林:用身体当“肉垫”是中国好保安
曲征 :自主招生的前提必须是公开透明
唐小俊:植树造林不应“管种不管活”
曾德凤:我是蒙娜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