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乞讨的贪婪“病”谁来治?
作者:郭静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最近有网友爆出,在济南王府池子附近,一名乞讨人员拿着一个筐子,上面一张二维码照片亮了,网友惊呼,现在乞讨人员都信息化,可以用微信支付了,简直太可不思议了。( 4月17日 中国网)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哪怕是有点残疾的人,如果能够自力更生,绝不会去沿街乞讨,因为他们有尊严。可是,话说回来,尊严能当饭吃吗?抛弃尊严,装一装可怜,就能吃饱饭,甚至可以说是有不错的收入。如此,尊严丢了又何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好心人,慢慢开始有甄别的献爱心了。但是,乞讨人员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越来越猖狂,甚至为了方便那些给钱的人,紧随时代发展,用起来二维码、POS机。那么,面对那些职业乞讨人员,又该谁出来管理和引导呢?
如果社会一味的纵容,这个乞讨队伍势必会慢慢壮大。慵懒、贪婪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可是一直病着,只能成为社会毒瘤。所以,作为社会不可坐视不管。对于闲散人员,社会有很多免费的技能培训,为了让这部分人,重新被社会接纳。同理,对于乞讨人员也可分类引导培训,他们依然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当然,首先要在思想上让职业乞讨人脱离贪婪。这句话可能说起来很简单,可是,要改变一个存在已久的社会现象,不破除重重阻碍,又怎能得到好的结果。有人说思想,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就能说已经改变了。其实,这并不难,毕竟思想支配着行动。一个人思想的改变,伴随着行为的改变。
诚然,装可怜当乞丐,可以轻轻松松赚钱,甚至富裕起来。可是,作为乞讨人员,你们是否想过,如此消费别人的同情心,于心何忍。再者,一次次的被“欺骗”,迟早会惹起众怒,甚至连累那些真正需要同情心的人。长此已久,只能加剧社会冷漠,让原本善良的人陷入“贫穷”。
高科技乞讨,让人们大跌眼镜之余,更多的是伤心,甚至寒心。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更多人、甚至相关部门的关注。福利院、收容所、救助站都应积极加入对职业乞讨人的帮助中来。与时俱进不应该只有高科技乞讨,我们的社会良心也要与时俱进,让真正需要帮助人,得到温暖。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天使恶魔“校园贷”,何时收手?
郭喜林:对“地沟油”必须依法实施零容忍
曾德凤:某些名人的可乐特征
韦其江:《择天记》,以我不争,与天下争
谭小叶: “权钱交易”切勿从“娃娃抓起”
刘聪伟:由五一劳动节想到的
曾德凤:我是你那不争气的故乡
欧阳常乐:中欧班列西行开启“一带一路”发展
冯悦:“达康书记进试卷”是快乐教育的一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