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伟:吃瓜医生错在“见病不见人”
作者:宋鹏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病人还在手术台上拔牙,陕西镇安县医院口腔门诊几名医护人员便聚拢在手术台旁吃起了西瓜。这一幕引发网友议论,镇安县卫计局要求严查。8月19日,镇安县医院做出决定:对涉事科室和个人进行全院通报批评,责令分管院长在班子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华商报》8月24日)
在很多医护人员看来,家属和媒体都有些小题大做:虽是在手术台旁吃瓜,但恐怕不会对无菌操作产生影响,更何况,不就是给孩子拔个乳牙吗?外界实在是太敏感了,甚至再次佐证了无知与敌意,如此只会加深医患关系的对立。
与责任心缺失导致的医疗事故相比,与频发的医闹和伤医事件相比,这的确算是“小题”,可如果不从灵魂深处“大做文章”,严重后果可能就在眼前。每个人都不妨将自己代入场景之中:孩子在病床上拔牙,其他医生在旁边吃瓜说笑,地上有西瓜汁,瓜皮扔在离手术台不到一米远的垃圾桶里……家属会有怎样的感受?换作谁恐怕都会不满:你们对病患的尊重在哪里?职业精神与操守又在何处?
不在乎病患的感受,这是常见的医疗现象,也是吃瓜医生们如此放松随意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医疗从业者看来,既然你来看病,我给你治病就好了,至于医疗过程中你的感受如何,我是没有义务照顾到的。然而从病患角度看,态度决定一切,过程连着结果,如果连治疗过程都不严谨,又怎能不对结果心里打鼓?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个医生敢对结果打包票,治疗效果一旦不理想,缺乏医疗专业知识的病患便可能将此归咎于医生,进而产生尖锐的对立。
医患关系紧张是事实,虽然原因复杂,但从业者自身的责任也不容回避。譬如在这起事件中,完全不涉及其他原因,这些医护人员但凡有对病患的一丝尊重、对自身职责的一丝敬畏,断不会如此不以为然。就像领导来视察时,他们不会如此一样,并非不知这样不妥,而是养成了习惯,不在乎病患感受的习惯。
医疗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不仅诊疗过程需要病患的理解和配合,如此才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因为不适、无知、恐惧等原因,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也应适当满足。具体而言,眼前医生是表现出习以为常、漠然视之,还是感同身受、不厌其烦,往往对治疗具有相当作用,也是人们评价医生好坏时的重要依据,更是决定医患关系的关键钥匙。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医生无暇或不屑给病患一个好脸,长此以往,医患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当务之急除了进行系统性改革,也要改变目前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轻视职业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弊端,以减少职业性冷漠,回归“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初心。
眼中只有疾病,还是将对方当做一个患病的人来对待,两者大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没有产生严重后果,病人也会愤怒的原因。病人是最需要安慰的,而安慰不仅是人性的传递,也是医疗的应有之义——“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学名言,永远都不过时。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26岁妈妈带6岁女儿搞传销是罪恶
曲征:防止有偿补课反弹需建立长效机制
练红宁:网络其实是透明的!
叫停“萤火虫效应”,不能指望志愿者呼吁
王文哲:女厅官倒在一栋别墅之下引发的思考
李俊彦:从“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看用人导向
王雨: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几个看点
郭敬明骚扰男作家 究竟谁是伤害之源?
陈程:升级版“禁酒令”,让公务接待更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