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旭:“马路杀手”这个锅女司机不背
作者:汪东旭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有媒体报道,近日四川某县交通驾校考场内,一辆正在驾考的考试车突然冲开考场外的围栏,冲出考场。交通驾校相关工作人员证实此事,并称当时车上是一名女学员,事故是女学员错把油门当成刹车所致。(9月22日《广州日报》)
如今我们早已迈入汽车时代。随处可见的私家车、排成长龙的拥堵现场,已让人习以为常。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司机”开始成了网络热词。打开浏览器,“女司机穿高跟鞋开车”“成都女司机被打”“女司机上午拿驾照下午撞人”等等报道迎面扑来。网上甚至流传着“女司机奇葩车祸”视频集锦竟为博人一笑。而女司机也不由分说地成了“马路杀手”的代名词。
女司机之所以广为人知,原因众多。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个性的比如驾驶时将油门当刹车使、一边开车一边化妆等等。共性的,比如生理期不舒服,比如女性性格原因,导致在面临紧急情况冷静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弱于男性等等。而女司机一边敷面膜一边开车、驾驶过程中自拍撞上路边建筑等奇葩举动,更是满足了公众的戏谑与好奇,从而被舆论报道有意无意地诱导和放大。
女性驾驶员真的就比男性驾驶员“不靠谱”吗?要得出这个结论,不能仅仅看事故中的男女比例,还要看样本总量中的男女基数,主观感受或许和数据调查结论难以重合。南京交管部门曾作出通报,南京259.2万名机动车驾驶员中,172万人为男性驾驶人,女性驾驶人87.2万,男女之比约为2:1。在导致的致人重伤和死亡的交通事故中,女司机造成的同样不足10%,即便是碰擦事故,女司机导致的也只是比男司机相对略高一点。如此可见,女性司机长期为驾驶技术差易出事故“代言”其实毫无道理。
事实上,这样的调查结论还能得到更多统计数据的支持。女司机被公众从驾驶群体中单独列出来进行嘲讽与批评,有着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次原因。在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分享与男性平等的财富创造、家庭地位与价值认同的同时,潜伏在社会各阶层的男权主义会时不时跳出来,迅速与媒体对奇葩女司机带有偏向性的报道遥相呼应,将男性垄断主义对女性的偏见“寄居”在对女性驾驶汽车行为的嘲讽之中,并且让舆论报道的个性问题迅速上升为集体标签。
从全社会范围看,无论男女司机,都有驾驶好习惯与坏习惯,都有先天性优势与后天性不足,都有平等确保驾驶安全维护公共利益的公民义务。不要因为男司机“令名不彰”潜意识就放松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甚至让男司机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女司机“风头正盛”就让他们单方面承担保障公共交通安全不力的责任,甚至让她们在这种偏见的“围堵”中畏首畏尾自暴自弃。须知,真正的“马路杀手”不在于驾驶员的性别,而在于是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曾德凤:我的焦虑指数一鹤冲天
曹灿辉:农村“天网”值得推而广之
张楠之:未成年人隐私与安全冲突时,如何取舍
郭喜林:为啥卖馒头也能获金奖?
纪明君:“最帅公交司机”用行动传递正能量
汪东旭:大学生创业不必急于一时
宋鹏伟:空着的爱心专座能否坐得?
侯文学:砍伐自有林木被判刑的警示
关育兵:大学历史建筑能叫青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