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伟:“熊孩子”也要区别对待
作者:宋鹏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熊孩子”不光把家里搅得翻天覆地,还往往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中国青年报》5月10日)
“熊孩子”从来就有,可沦为一种社会现象,能够引起广泛讨论,却是近些年的事儿。这既与“熊孩子”数量增多、负面影响大有关,也与公众的公德意识增强,对“熊”更加敏感有关。
半个月内,就有三起新闻与“熊孩子”有关。第一件,“熊孩子”跑进饭店时撩门帘碰到孕妇,后来被对方故意绊倒。显然,孩子虽然做得不对,但也是无心之失,如果以此作为“熊”的标准,未免过于严苛;第二件,“熊孩子”在公交车上向后踢,多次故意踢到一名男子后,被对方狠揍一顿。从视频来看,孩子故意多次踢到他人,家长也放任不管,确实符合很多人心中“熊孩子”的标准,尽管对方反应过激,但这个孩子的家教确实存在问题。第三件,重庆一“熊孩子”在地库划伤5辆车,还在其中一辆车上写下“哈哈”。破坏公物,为他人造成不小的损失,家长和孩子都有问题。
可见,“熊孩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表现背后,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有的孩子天生比较“熊”,主要指的是多动、胆大、淘气。事实上,做事缺乏分寸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不过有的孩子“敢想敢做”,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爱哭闹、爱玩火等,都属此类,需要家长更耐心的教育,如果管教和引导得力,未来发展可能更具优势。相反,如果出现苗头后家长一味姑息纵容,既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更会直接引起他人的反感,毕竟在公共场合中,他人没有包容的义务。事实上,很多时候大家最生气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家长”,明知影响到他人而无动于衷,甚至以此为乐,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冲突的发生——“他还是个孩子”,你不是吧?
有些“熊孩子”的表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譬如,偷东西、爱打人等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现在家长不重视,将来孩子会吃大亏。还有一些“熊孩子”的表现,已经超出了天性的范畴。譬如几年前,重庆一名10岁女暴打1岁半男孩并将其从25楼扔下,一时引发“天生罪犯”的争论。尽管年龄不大,但有些孩子的表现明显比别人缺乏共情能力,具体表现就是残忍、缺乏同情心。对于这种情况,就不只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还应接受专业机构的行为矫正。
有些“熊”是年少时的插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退,而有的“熊”却可能因家教不当而埋下隐患,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意他人感受,学会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都是为人父母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消费卡余额无法顺利退回,缺德又缺法
现实版“泰囧”折射境外游市场混乱现状
曾德凤:狐狸送老虎拐杖
李忠卿:快递员不知新规打了谁的脸?
丁家发:“撞人拖延救治获重刑”的警示意义
对临高县4名中学生溺亡的四个推断
回复“另谋高就”折射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
李忠卿:没有问题家长哪有问题学生?
任禾仁:“自愿”捐款设下限,谎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