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安星予:“古井洗澡”岂能换水了事?

2018-06-21 16:35:0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白沙古井自古以来便是江南名泉之一,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二,其后又增二眼,现为四眼,泉水从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且四季不断。白沙之水穿越了千年时光澎湃...

  作者:安星予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媒体6月19日报道,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有女子在长沙白沙古井旁洗澡,还将衣服、鞋子丢进水井。记者随后采访了托管白沙古井的望月公园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视频中的女子已被带离现场,他们也对古井进行了清洗和换水,建议市民暂时不要在古井处取水。(北青网 6月20日)

  白沙古井自古以来便是江南名泉之一,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二,其后又增二眼,现为四眼,泉水从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且四季不断。白沙之水穿越了千年时光澎湃而来,时至今日,不仅成为了长沙市标志性景区之一,同样也是当地群众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且在涤荡了历史的尘埃后,此井、此泉、此水,更显弥足珍贵。然而,本应是“玉虎牵丝汲井回”的甘汁玉露,却何故落得一个“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潦草收场?究其根源,只因这方幽深古井的“污染源”,来自于景区监管的漏洞以及人性意识的粗鄙与丑陋。

  然而,白沙古井被迫成为“华清池”的实例绝不是偶然性事件,只是各地古迹名胜被人为破坏的一个剪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漂浮的游览垃圾、被农业化肥不断侵蚀,导致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平地涌出白玉壶”的趵突泉由于地下水保护、放水保泉工作的失利,接连陷入停喷惨境;“其面及阴俱无字”的无字空碑,现碑体亦是划痕不断,伤痕累累......皆此种种,俱是现代社会于历史的画布上,亲手为自己“抹黑”的结果,若各地景区文物保护部门再无具体且行之有效的监管惩处措施,若民众自觉意识尚不能觉醒,假以时日,这些“历史的馈赠”必然会独守一颗苍凉之心,闭上沉重的双眼,彻底湮灭当代民众与游人的戏谑和践踏之中。

  不过遗憾的是,这一记以白沙古井事件为代表的“历史的耳光”显然打的还不够响亮,不然托管古井的相关单位,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又怎会只是“换水了事”?再反观这位堂而皇之的于井池中“自清”的女子,被劝说制止时,第一反应居然不是羞愧难当,而是理直气壮的认为“影响不大”,因为“水是活的”,这样的言行,是民众对于古迹保护意识的淡薄以及放纵自身丑陋行为的高度浓缩,真可谓是“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的真实写照。

  虽是“路漫漫兮而修远”,但要彻底涤荡遍布在各地景区不文明的“奇葩乱象”,单单依靠“道德谴责”,始终不能触及根本,需要的景区保护单位、公安部门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共建共治。从根源上讲,肆无忌惮的犯错,是因为“成本代价”太低,所以,作为古迹保护单位,应尽快规范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在加大监控力度、人员巡查力度的同时,可对同类不文明行为施以重罚,罚金亦可作为景区专项维护资金的一部分加以利用;其次,对于影响较为恶略、后果较为严重的行为,可由公安部门接手,进行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此外,需社会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加重此类行为所衍生付出的道德成本,可建立不文明行为保证金制度,并将相关人员列入旅游诚信黑名单,并留存不文明行为“黑历史”,对于发生多次违法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者,将影像资料于公共活动场所播出并告知其亲属,以儆效尤。

  “古井换水”并不能根治不文明的“顽疾”,要彻底祛除这些不文明的“污垢”,贵在细大不捐,贵在持之以恒。未来,愿在以公民教育、法规惩处、舆论引导等多重手段所织就的“防护网”中,古井之水得以长清,更多古迹得以长存。

更多

热门关键词:古井 长沙 女人 安星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