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广阔:“非理性消费”再次敲响家庭教育警钟
作者:翟广阔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7月18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成都腾讯大厦的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未成年人消费是带来投诉量暴增的主因,且89%是因为使用了父母的支付账户进行消费。同时,造成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7月20日《成都商报》)
近年来,因“熊孩子”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充值、买道具等,造成的“天价充值”事件屡屡发生,动辄就是数万元、数十万元之巨,给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媒体报道,一8岁女孩用手机玩游戏,12天竟花掉13万,被网友戏称“土豪榜第一”。
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危害巨大。一方面,消费数额大,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俗话说“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要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动辄数万元、数十万元之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起,换句话说,即使承受的起也是不小的损失。另一方面,沉迷游戏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能在游戏中“花钱”,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孩子已被游戏深深“吸引”,不能自拔。沉迷游戏既浪费青少年大好的学习时光,又会对其自身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不良影响。
究竟是什么催生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从现实情况分析,不难看出,造成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家长是否已做到位?对孩子肆意上网玩游戏是否监护到位?与孩子心灵对话又有几次?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接触,那么游戏将是他逃避现实最好的路径。此时,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端倪,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陪伴,想必结果应该是乐观的。
“沉迷网络世界,孩子花光父母积蓄打游戏。”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事件被报道出来。怎样才能找到适当娱乐与“过度消费”之间的平衡点,成为行业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游戏公司对用户身份有审核责任,不能放任未成年人玩游戏、高额消费,因为放任既是不道德行为,更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抑制未成年人游戏非理性消费这场攻坚战中,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而“非理性消费”也再次敲响家庭教育警钟。在信息、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失去方向,更不能让孩子沉迷网络。孩子的生活不只眼前的游戏,还有成长和未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田洋:三伏天穿厚工装,“工作失误”难服众
邓瑞应:试论功高盖主与权力之争
《钟馗捉妖记》剧评: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忠卿:女生主动亲你?别臭美了!
陈兹祥:敬畏规则要为“生命至上”加把安全锁
孟大圣:“保护假”下的女员工能否与单位共赢
安星予:学生借贷整容:该“动动刀”的是三观
安进秋:“遇事就闹”更须官与民多些沟通与交
李忠卿:“货拉拉”岂可与网约车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