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秋:“春节回谁家过年”不应成烦脑
[导读] “回谁家过年”成为一个难题,说到底是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的产物。在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社会流动的程度低,婚恋半径比较小,男女双方的父母居住得通常不会太远;家庭结构多元化...
作者:安进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又到年末,春节的脚步近了,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与亲人团圆了。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世上所有的父母都眼巴巴地盼望着孩子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天下所有的儿女也都希望在这个不寻常的时刻陪陪渐渐年迈的父母,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这种独有的情感,到底先回婆家还是娘家过年让许多年轻夫妻尤其是独生子女夫妻们左右为难,纠结不已,这类看似芝麻大点的小事自然成了困扰一些人的恼心事。
“回谁家过年”成为一个难题,说到底是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的产物。在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社会流动的程度低,婚恋半径比较小,男女双方的父母居住得通常不会太远;家庭结构多元化,每个家庭都有多个子女,即使一个子女不回家过年,也不会导致父母处于“空巢”状态。现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年轻夫妇大都是独生子女,到底到哪家过年还真是个难题。特别是有的年轻夫妻一方是南方人,而另一方是北方人,随便到哪一方老家过年,另一方都可能有点不习惯。像南方人到北方过年,外面冷但室内有暖气,温度可以有20多度,呆了两天就流鼻血,吃饭因“口味重”也不习惯。而北方人到南方过年,那边农村家庭室内没有暖气,空气中湿度又比较大,吃的东西又比较清淡,可能也有些不习惯。因而,为了到谁家过年,小夫妻俩各不相让。
婆家和娘家虽是两个不同的家庭,但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可亲可爱。不管什么时候,作为子女要始终把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牢记在心,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婆家娘家都是家,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帮双方的老人做做家务活,做些可口的饭菜,陪老人聊聊天,老人在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及时解决,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幸福生活;节假日回家,带上孩子,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如果双方的父母岁数大了,每天打一次电话或视频几分钟,让父母感到儿女就在身边。
眼下,通讯技术发达,网络铺天盖地,人与人之间已经短到了一部手机的距离,即便同时回婆家娘家力不从心,跟父母打照面、送祝福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两家在一个区域或城市,来个春节家庭大团圆,今年接娘家的爹妈来婆家过年,明年让婆家的老人去娘家过年,家庭大团圆,两家都欢喜;如果两家离得远,可以提前把两家的老人接到小两口的小家过年;如果小两口的经济条件不错,还可以带上两家的老人旅游过年。这样,夫妻二人都见到了各自的父母,心里欢喜,团团圆圆,不再为回婆家还是回娘家过年犯难。
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一家人在哪,哪儿就是“年”。这种对梦想的追逐、对情感的执着,早就内化为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对于一家人来说,虽然身处异乡的城市,却同样找到了回家过年的感觉。只要亲人团聚,在哪过年都是家。其实,故乡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早已旧貌换新颜,儿时的记忆只能永远存在于老照片中。相信有不少人多少次兴冲冲地翻山越岭回到故乡,等来的却是与城市高度同质化的过年场景。每年春节刷屏的怀旧贴中满是对传统仪式消逝的惋惜。既然在哪儿过节形式都相差无几,最好的办法是把双方的老人一起接到小夫妻的家中过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反向春运”。凡选择请父母来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过年的,大多是在城市有个落脚点的。虽然有的小夫妻可能因房屋小等难安排老人住宿,但想想办法挤一挤肯定还是可以的,老人也是不会计较的。至于饮食、生活习惯等不同的问题,只要双方忍耐一下就会慢慢适应。
总之,“反向过年”也好,将双方父母接过来一起过年也罢,春节小夫妻到哪一方过年,不应该成为问题,关键是看小夫妻和双方老人有什么样的姿态。如果双方互不相让,即使其中一方最后赢了,但双方的感情受到了严重损伤,这个年过得未必真的十分愉快。自己渴望孩子回家过年,对方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的团圆观念也需要改变。只有这样,“回谁家过年”才会少一些痛苦与烦恼,多一些甜蜜与温暖。
又到年末,春节的脚步近了,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与亲人团圆了。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世上所有的父母都眼巴巴地盼望着孩子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天下所有的儿女也都希望在这个不寻常的时刻陪陪渐渐年迈的父母,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这种独有的情感,到底先回婆家还是娘家过年让许多年轻夫妻尤其是独生子女夫妻们左右为难,纠结不已,这类看似芝麻大点的小事自然成了困扰一些人的恼心事。
“回谁家过年”成为一个难题,说到底是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的产物。在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社会流动的程度低,婚恋半径比较小,男女双方的父母居住得通常不会太远;家庭结构多元化,每个家庭都有多个子女,即使一个子女不回家过年,也不会导致父母处于“空巢”状态。现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年轻夫妇大都是独生子女,到底到哪家过年还真是个难题。特别是有的年轻夫妻一方是南方人,而另一方是北方人,随便到哪一方老家过年,另一方都可能有点不习惯。像南方人到北方过年,外面冷但室内有暖气,温度可以有20多度,呆了两天就流鼻血,吃饭因“口味重”也不习惯。而北方人到南方过年,那边农村家庭室内没有暖气,空气中湿度又比较大,吃的东西又比较清淡,可能也有些不习惯。因而,为了到谁家过年,小夫妻俩各不相让。
婆家和娘家虽是两个不同的家庭,但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可亲可爱。不管什么时候,作为子女要始终把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牢记在心,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婆家娘家都是家,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帮双方的老人做做家务活,做些可口的饭菜,陪老人聊聊天,老人在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及时解决,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幸福生活;节假日回家,带上孩子,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如果双方的父母岁数大了,每天打一次电话或视频几分钟,让父母感到儿女就在身边。
眼下,通讯技术发达,网络铺天盖地,人与人之间已经短到了一部手机的距离,即便同时回婆家娘家力不从心,跟父母打照面、送祝福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两家在一个区域或城市,来个春节家庭大团圆,今年接娘家的爹妈来婆家过年,明年让婆家的老人去娘家过年,家庭大团圆,两家都欢喜;如果两家离得远,可以提前把两家的老人接到小两口的小家过年;如果小两口的经济条件不错,还可以带上两家的老人旅游过年。这样,夫妻二人都见到了各自的父母,心里欢喜,团团圆圆,不再为回婆家还是回娘家过年犯难。
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一家人在哪,哪儿就是“年”。这种对梦想的追逐、对情感的执着,早就内化为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对于一家人来说,虽然身处异乡的城市,却同样找到了回家过年的感觉。只要亲人团聚,在哪过年都是家。其实,故乡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早已旧貌换新颜,儿时的记忆只能永远存在于老照片中。相信有不少人多少次兴冲冲地翻山越岭回到故乡,等来的却是与城市高度同质化的过年场景。每年春节刷屏的怀旧贴中满是对传统仪式消逝的惋惜。既然在哪儿过节形式都相差无几,最好的办法是把双方的老人一起接到小夫妻的家中过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反向春运”。凡选择请父母来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过年的,大多是在城市有个落脚点的。虽然有的小夫妻可能因房屋小等难安排老人住宿,但想想办法挤一挤肯定还是可以的,老人也是不会计较的。至于饮食、生活习惯等不同的问题,只要双方忍耐一下就会慢慢适应。
总之,“反向过年”也好,将双方父母接过来一起过年也罢,春节小夫妻到哪一方过年,不应该成为问题,关键是看小夫妻和双方老人有什么样的姿态。如果双方互不相让,即使其中一方最后赢了,但双方的感情受到了严重损伤,这个年过得未必真的十分愉快。自己渴望孩子回家过年,对方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的团圆观念也需要改变。只有这样,“回谁家过年”才会少一些痛苦与烦恼,多一些甜蜜与温暖。
相关新闻:
·王慧:新年来临,你得“春节焦虑症”了吗? (2020-01-21)
·网络述年:年俗变了,年依旧在 (2020-01-19)
·李喆:文明返乡是流动中国的最美“颜值” (2020-01-16)
·马江燕:2020年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01-16)
·廖卫芳:玩鞭炮烧了房呼唤绷紧“安全弦” (2020-01-13)
·叶金福:平时常回家就不会纠结过年回谁家 (2020-01-09)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新产业大亨被民间智库看好 (2015-04-06)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
安进秋:“春节回谁家过年”不应成烦脑
王慧:新年来临,你得“春节焦虑症”了吗?
贺菲:教师该不该向学生家长借钱
赵帆:出去走走,才能拥抱世界
网络述年:年俗变了,年依旧在
李喆:文明返乡是流动中国的最美“颜值”
马江燕:2020年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维扬书生:别把“先救狗命”当笑话看
李立颖:整治粉丝经济乱象,源头治理很重要
孟伟:别让"禁止蒸馒头炸丸"”的奇葩公文寒民心
王慧:新年来临,你得“春节焦虑症”了吗?
贺菲:教师该不该向学生家长借钱
赵帆:出去走走,才能拥抱世界
网络述年:年俗变了,年依旧在
李喆:文明返乡是流动中国的最美“颜值”
马江燕:2020年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维扬书生:别把“先救狗命”当笑话看
李立颖:整治粉丝经济乱象,源头治理很重要
孟伟:别让"禁止蒸馒头炸丸"”的奇葩公文寒民心
图评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