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生者求其存 寂者求其安:战“疫”对教育的反思

2020-03-03 06:55:4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这场战“疫”,我们损失是巨大的,上千人的生命,每天还在不断增长的死亡数据;全国停工改产全力支援抗疫;史上罕见的闭户封城,世上最严的封城令——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
任景业:生者求其存,寂者求其安——战“疫”对教育的反思  作者:任景业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这场战“疫”,我们损失是巨大的,上千人的生命,每天还在不断增长的死亡数据;全国停工改产全力支援抗疫;史上罕见的闭户封城,世上最严的封城令——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
  一场灾难常常会促进文明的发展!但愿我们在这场短暂灾难中的损失能换来今后思想生活中的长远收益。
  这次疫情,由最初的几个病例影响到全国近十万人的生存和健康,并波及全球57个国家(截止3月1日)。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身处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福祸相关,生息相联。上演了这场以“生存”为主题的全民抗“疫”!病毒为了生存不断在传播和复制,人们为了生存一面求助高科技寻找病毒的软肋,一面回归最原始的方式相互隔离。伴随战疫的推进,我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个道理:万物求其存!万物紧相联!
  但这两句话太抽象,看起来与教育甚远,还需要再做细化。我将其略做扩充:
  生者求其存,寂者求其安。
  寿命有长短,繁育达长远。
  生生相依存,物物密相关。
  奋争未有期,共处天地间。
  上面说的便不止是人类,是指世间万物的,指向了所有生灵,包括看不见的细菌,还有没有生命的山间巨石。
  这一段说明了什么呢?
  “寿命有长短,繁育达长远,”植物叶落叶生,动物子孙繁衍,看似沿袭生命的循环,却是生命的无限延展。在这长长的队列之中,人类也参与其间。
  如果人类繁育的只有生命体,则与一般的有生物何异?人类生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繁殖,这种不同体现在何处?
  (摄影组图,新生之一。摄于深圳)
  人类代代相传的不仅是生命体,还有浓浓的文化相系。
  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区别于一般的生灵!医护工作者护佑生命体的安康,人民教师则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承担如此重任的人们需要有什么样的胸怀和视界?
  梅雷迪斯·梅在《甜蜜巴士》一书中记录了自己青少年时代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某次,妈妈告诉她说,朝夕相伴的养蜂外公是“后外公”。梅雷迪斯百思不得其解,问养蜂的外公:“‘后’是什么意思?”外公坦然表示:“后”不过就是说,你很幸运,因为你不止一个外公。梅雷迪斯恍然大悟:原来“后”这个字意味着同样的东西你可以拥有两份。外公的这一理论在蜜蜂世界里也得到了佐证,保育工蜂所保护的那些幼虫并非亲生,但它们还是兢兢业业,因为保育工蜂就是为抚养后代而生,它们是父母的替身。蜂巢里没有“亲”和“后”之分,每个蜂群只有一个核心准则:蜂族为重。(来源:宁波日报,作者:崔海波,见强国学习论坛)
  我们教师们不也像“后外公”“后工蜂”一样,兢兢业业、专心呵护,面对几十个非亲生的孩子,没有“亲”和“后”之分,只有为种族的存续传承发展的信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因自己的努力而深感如此地幸运!
  传承发展中的文化中是指学科性的知识吗?如此的拷问,答案很是显然,我们会发现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和偏颇。下面的几项,我们要特别重视或重提:
  环境观:人处的环境,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植物环境,动物环境,离开“四环境”之一人类将无法存活。
  生命观:一个生命体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它属于这个种族。
  生态观:人不是单独个体的存在,是生活在一个良性的生态中。我们人人都需要有一种敬畏大自然,呵护环境的意识。
  有人不同意“万物求存”的说法,认为万物不是求其存,而是求其安,是求平衡。我认为,生者求其存是根,万物求其存是果。自然界不会让“活”物“长存”,也不会让“活”物“消亡”!一个好的生态系统一定会阻挡任何一种生物长存不变,又会给新的生物的繁衍和发展提供能求其存的能力和条件。不是吗?千百年来,人们追求长征不老,但岁月总在消噬着生命体的寿命。因此,变化是“万物求其存”的过程,平衡是“万物求其存”的结果。专家说病毒与宿主将会相存相依,病毒没有能力让宿主全部死去;我们也可能没有能力将这种病毒全部杀死。这又一次说明,整个世界是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之前,曾提出过分享式教育教学的三个公理:
  公理一: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群聚合作才能生存;我们的感官带有局限,需要分享智慧才能发展;
  公理二:教育不能有悖人的天性:好奇、好探究、好讲理、好分享。
  公理三:要让孩子像一般人一样思考:“问题——思考——分享。”
  从进化论的角度我们仍然希望思考,人为什么会有四大天性?从公理化思想的角度,我们仍然需要理清这公理上面是否还有更上位的、我们人人共知而又视而不见的前提。

更多

热门关键词:教育 分享 聊城 任景业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