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设立“结婚冷静期”更有必要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继“离婚冷静期”被写进《民法典》后,“结婚冷静期”也被提了出来。1月14日,有上海市政协委员表示拟递交提案,建议保障婚前配偶知情权,设立结婚冷静期。 新闻一出,相较于此前“离婚冷静期”引发的舆论争议,“结婚冷静期”的提案得到了相当多网友的支持。(1月17日《华商报》)
众所周知,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从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到结婚,谁都希望一旦走进婚姻殿堂,就要永沐爱河,白头偕老。谁都不希望双方的婚姻会因为某一方的种种原因而导致感情破例,甚至离婚收场。
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夫妻因为婚前缺乏对双方的不够全面了解,草率结婚,结果导致婚后吵闹不止,感情不合,有的勉强过一辈子,却痛苦一辈子。有的吵吵闹闹,打打杀杀,最终还是选择“一离了之”。可见,结婚更需“冷静期”。
眼下,不少地方设立了“离婚冷静期”,目的是为了挽救婚姻,不至于男女双方因一时冲动而草率离婚,其出发点是值得赞同的。但笔者以为,相比于“离婚冷静期”,设立“结婚冷静期”更有必要。
虽然在婚前,男女双方有的是自由恋爱,有的是经人介绍,有的相互了解长达数年才结婚,也有的认识不到几个月就“闪婚”,但笔者以为,无论属于哪一种,无论对于哪一方,“结婚冷静期”都很有必要。一方面,保障了婚姻双方的“知情权”。男女双方虽然在婚前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保证某一方不故意隐瞒“不光彩”的一面,比如暴力倾向、犯罪记录、患有艾滋病等。如果一旦因为“不冷静”而草率结婚了,那势必会对婚后双方的生活、感情带来诸多麻烦和烦恼,不是整天吵架,就是给对方造成伤害。如此,婚姻怎能幸福?而设立“结婚冷静期”,就等于给了双方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机会,就能避免因不了解对方是否存有暴力倾向、犯罪记录,甚至是患有艾滋病等重大疾病而草率结婚后再离婚,甚至是“闪离”。另一方面,倡导了理性结婚的意识。有了“结婚冷静期”,双方就会理性对待婚姻,就会对双方的脾气、性格,包括暴力、犯罪、身体健康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不至于只停留于对双方表面上的粗浅了解,而忽视了对双方“看不见”一面的不了解,导致婚后问题暴露而影响婚姻稳定。可见,设立“结婚冷静期”,有利于双方增进了解,增进互信,这对保持双方婚姻的长久、持续稳定,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设立“结婚冷静期”,还是应建立在双方真诚和互信的基础上,既为双方的幸福负责,又为双方的婚姻负责,切莫把“结婚冷静期”视之为结婚的“绊脚石”,而使双方婚姻的忠诚度、幸福感被“打折扣”。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为躲酒局改阳性?仿冒修改防疫信息须坚决打击
孔德柱:斩断利用疫情“发横财”的黑手
郭喜林:揭开酒托女的内幕之后怎么办
维扬书生:辞职陪厌学儿子全国游,可以一试
郭喜林:教务处让副教授改低学生分数必须零容
李丁乔:领导干部更要带头遵守防疫规定
丁家发:放弃社保“你情我愿”也不允许
宋鹏伟:保护原创亟需割掉“洗稿”毒瘤
维扬书生:15岁少年偷买高档手机,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