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不要以爱的名义来粉饰家暴
作者:王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月6日 ,以《另一个“拉姆”》为题的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作者马金瑜自述情感经历,称长期遭丈夫家暴。文章发布当日,新京报多次试图与马金瑜取得联系未得到回应。记者从青海当地公安部门获悉,警方已介入展开全面调查。同日,中央政法委评金瑜被家暴,称家暴不是“家务事”,全社会都应“零容忍”。青海妇联回应前女记者自述遭家暴称:正在联系当事人。(头条新闻 2月7日)
新京报前任著名记者遭丈夫家暴的事件在网上刷屏了。一个在城市中拥有风光生活的媒体人,在遇到采蜂人后,被其呵护蜂王之举动的所吸引,误以为邂逅了“善良和纯净”,以为远嫁青海会得到美好纯粹的爱情。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丈夫的出轨和频繁家暴。丈夫认为藏族的男人都该这样对待女人。最终,她选择带着三个孩子离开男人的身边,比起家暴带来的绝望,她宁愿自己去承受一个人育儿的重任。
一个“家”字, 给家庭暴力披上了完美的保护衣;一个“家”字更是让原本属于社会治安的案件划分为家庭纠纷,内部矛盾就只能内部处理;几组数据告诉你,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有多少女性死于家庭纠纷。
制止暴力侵害妇女国际日这天,中国人民日报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 2.1亿个家庭中,30%的已婚家庭妇女曾经遭受过暴力;平均每 7.4秒就有一个妇女正在遭受丈夫的毒打;每年有15.7 万妇女自身,60%自身源自家庭暴力;而家暴的致死率占他杀原因的 40%以上,遭受暴力选择报警竟然是被 37次以上。以上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总是看着新闻在了解家暴却不知道其实它离我们都很近;如何能避免家暴避免成为被伤害的那个人越发显得重要。
女记者金瑜的一念温柔让自己上了贼船,命运迫使她必须当一个反抗者。希望她能看到,全国人民都是她的支持者。要消弭这种反人类罪行,首先要修改的就是家暴这个名词,家和暴力伤害不能摆一块,暴力伤害就是故意伤人、故意杀人,家暴让人容易产生错觉,和某些犯罪行为比如家贼等同,难免让人有发生在家里不是在公共场合,所以其情可怜,其罪可恕。必须昭告天下,对家庭成员下手,罪加十等。
每个人的人格是独立的,国家法律也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家暴不但要依法处理,而且应该从严处理。不要以爱的名义粉饰家暴,家暴就是暴力,没有任何容身之地。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璇:不要以爱的名义来粉饰家暴
男子持刀逼老人下跪?非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刘艺:拉姆金瑜之殇
王鸣镝:读懂“慰问风波”背后的“民生期盼”
袁文良:过年喝酒悠着点
廖卫芳:“贩卖个人信息”就得“刑罚”伺候
吴灵芬:愿你我都是一个晚熟的人
艾才国:考得差就能用脱光衣服去惩罚?
王鸣镝:莫让“伪加班”带偏“实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