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暑假里不妨带孩子来一次“研学游”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在教室内上一百节美术课,不如让孩子们走进自然,去触摸每一片叶子。”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青年美术老师冯蓓告诉记者,暑假期间,为喜爱画画的孩子选一个研学的短期旅行,是她所期待的假期好方式。(中新网7月1日)
冯老师所言极是。理论课必须上,但实践课不可或缺。唯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才能让孩子们学到“真知”。
冯蓓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将如何度过,成为像冯蓓一样很多家长费心的问题。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研学游”正在改变着许多家长的育子观念。与过去的“闭门读书”、“啃书本”度过假期的方式相比,如今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寻宝”,去亲近自然、接受“再教育”,以期让孩子不仅“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学到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磨练孩子适应自然、热爱自然的意志和能力。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孩子参加“研学游”正在成为一种家长陪孩子度假的新趋势。每到暑期,在许多地方的博物馆(院)、科技馆、自然景观、农耕体验等,都能看到一些一支又一支的“研学”队伍。特别是那些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研学游”,更成为家长们的首选,受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据介绍,所谓“研学游”,就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让孩子接受不同领域教育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内容,循循善诱、讲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研”,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不少家长在谈及带孩子研学游时深有感触地说,“研学”是以天地为课堂、以社会为学校、以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老师的“天然课堂”;也有家长说,“研学”是通过调动眼、耳、口、鼻多种感官,让学生们走出“闭门读书”的一剂良方,使孩子们在研学途中开拓眼界、增广见闻,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要让孩子度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家长们不妨带孩子来一次“研学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是家长的期望、孩子们的渴求,也是老师眼里最佳的教育方式。期待孩子都能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真实地感知到大自然的美好,获得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继而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书本知识。
当然,除了研学方面的实践旅行,红色游、乡村游等也是孩子们暑假的好去处。许多地方的博物馆、纪念馆迎来一批又一批“小观众、小游客”,已然表明家长们对孩子多方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人才培养观在改变。有家长打心眼儿里高兴:“我经常带孩子来博物馆,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还能从中享受亲子时光”;“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游历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想要增进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探索与兴趣,就要加强孩子的参与度与体验感。诚哉斯言!
现实中,“研学游”渐成“研学热”,生动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长们教育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及学生对摄取知识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以为,“研学游”多多益善、越“热”越好。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高校毕业生应聘季,家长陪聘弊多利少
高帆:大刹“炒作高考状元”之风才是教育所求
许卫兵:发放高温津贴需要“热处理”
截肢少年高考成绩684分,梅花香自苦寒来
郭永强:重温入党誓词 初心如磐砥砺奋进
张俊岭:不帮丢垃圾给差评,不好
袁文良:理性看待高考分数
“司机往车窗外丟烟头被罚”并非小题大做
叶金福:绿色毕业应成高校毕业生的一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