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防老人“走失”亟须“多方守护”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月14日,云南昭通。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松林湾村以头河村79岁老人赵名文走失已近一个月,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家属发动了上百人四处寻找仍无果,悬赏3万征线索。(1月17日《澎湃新闻》)
据调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并呈不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另据民政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其中,走失老人死亡率达9.78%。可见,老人“走失”现象不但“频发”,而且走失之后隐患多,危险大。
近年来,老人走失现象在各地屡有发生,这些走失的老人大多患有老年痴呆症。由于平时子女们忙于工作或农事,没有时间看护,因而,这些老人走失比较频繁。老人走失后,有的几天后才被找到,有的甚至在十天半月或数月后才被找回家。更有甚者,有的竟然一走就再也杳无音讯,死活不知。这不但给家人带来了焦虑和痛苦,而且也无形中增加了寻找的压力,增添了不少的经济负担。
其实,老人走失之后是相当危险的。由于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意识不清,一旦离家走失,就极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即使在外面有人发现了走失的老人,也往往因为老人语言不通、意识不清等原因而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护。加之,老人岁数大了,自理能力差,因而极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近年来,各地不是发生多起老人走失之后死在外面的报道吗?
因此,笔者以为,防老人“走失”亟须“多方守护”。首先,作为子女,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特殊关爱”和“细微照料”。众所周知,老人一旦患有老年痴呆症,就不如一三岁小孩,如果走出家门,走失的概率就会相当高。因此,子女要多长一些“心眼”,一方面可以在老人身上较显眼的地方放置一张联系卡,包括姓名、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这样一旦走失,被路人发现也可以便于及时联系;另一方面,作为子女,要给予更多的特殊关爱和细微照料,平时要让老人片刻不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如果临时有事,要委托邻居帮忙照看,以确保老人不会盲目走失。
其次,政府部门不妨采取“技防”措施,比如给失智老人免费配备定位手环,一旦发现老人走失,就可通过“技防”措施帮助走失老人及时、平安回家。同时,城镇社区、农村两委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不妨设立老人看护中心,对这些失智老人进行集中看护,既解决老人子女照料和看护上的不便,又能确保老人不会轻易走失。
其三,社会关爱不可少。无论是谁,一旦发现走失老人,都应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帮助,要及时与其家人保持联系,不能联系的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让走失老人既有“归属感”,又有“温暖感”,从而让走失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及时回家。
当然,除了通过“多方重视”防止老人走失之外,还需做好老人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工作,通过完善体检预防、诊疗救治体系等措施,给予老人特殊的护理、精心的治疗,让他们远离疾病,避免失智。
笔者相信,只要老人子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多方重视,形成强大合力,既给予特殊关爱和细微照料,又给予“人防”“技防”的帮助,并建立完善老人防走失关爱机制,再辅以早期疾病预防,就一定能防止失智老人不再屡屡“走失”。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聂爽:别样“春运”,守护平安出行路
周志宏:《家庭教育令》须做好“落地”文章
周志宏:如此养宠法律不能宠
刘琪:仁心应有真心待,莫让医者受伤害
丁家发:不能任由“抽奖式营销”欺诈消费者
鲍安之:“没事”就给110添堵,就是在“找事”
廖卫芳:莫让网售作弊计算器破坏考试公平
丁家发:“取消省内转移接续”为便民暖心之举
周志宏:滑“野冰”落水频发 不能照玩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