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拿父母的钱被判刑”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广东男子古某因盗窃父母财物被诉至法院,最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5月30日《信息时报》)
据报道,2021年11月25日,古某在其母亲房间盗得现金24300元及金项链1条、金色戒指1枚,后将金项链以3500元价格卖给金饰铺。2022年2月12日,古某在其父母住房拿到车钥匙后,从其父亲车上拿到其父亲的一张农业银行卡,并于当日猜中该银行卡密码后提取现金11000元。案发后,古某父亲报警,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古某的法律责任。
一直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做子女的人总觉得父母的钱也是自家的钱,背着父母偷拿一点不是什么大事。但殊不知,盗窃父母财物也可能触犯法律!
依据法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可见,古某偷拿父母的钱也是一种盗窃,自然也是一种犯罪。因而,古某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这并非“误判”,而是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
笔者以为,这起“偷拿父母的钱被判刑”的典型案例,无疑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这不仅是对当事人古某的一种严惩和震慑,更是对其他为人子女者的一种警示和威慑。可以说,“偷拿父母的钱被判刑”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同时,这起“偷拿父母的钱被判刑”的典型案例也给我们留下两点启示:其一,为人子女者绝不能把“偷拿父母的钱”不当一回事,一旦父母追究责任,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二,执法部门应积极承担起普法的职责,不妨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对“偷拿父母的钱也是一种犯罪”进行“广而告之”,从而让更多的为人子女者知晓不能随便“偷拿父母的钱”,避免因“不知法、不懂法”而触犯了法律,最终身陷囹圄,才后悔莫及。
但愿“偷拿父母的钱被判刑”这一典型案例,对每一位为人子女者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又能起到普法教育。同时,也希望类似案例不再发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2022年高考生闪烁光 释放青春澎湃力量
肖溢萱: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街拍他人吵架并发上网被判道歉和赔偿”的警
崔闰婷:人才支撑助力乡村高质量建设
王俊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王璇:点燃“人才”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
宋鹏伟:谎报学历背后的真问题
曹灿辉:让跳绳运动走出应试体育怪圈
王璇:离退休党员应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