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廖卫芳:消毒液“有毒”,监管不能“失管”

2022-06-08 11:29:5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众所周知,甲醇属于危险化学品,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误服30毫升的量即可能导致死亡。但甲醇能否用于制作消毒液?根据《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两岁的小宁(化名)误食消毒液,却在血液中检出了甲醇成分;随后,经对该消毒液检测,发现其中甲醇含量竟高达97.2%。然而,透过小宁甲醇中毒事件,澎湃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淘宝、拼多多、京东上销售的所谓酒精消毒液,竟然用有毒的甲醇冒充乙醇。(6月8日《澎湃新闻》)

  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除了口罩是家庭日常必备防疫用品之外,消毒液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防疫用品”。由于使用酒精(乙醇)类消毒液比较安全,因而常常被消费者用于家庭消毒。

  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常家用消毒液竟然“不消毒”,反而“有剧毒”。要不是此次两岁的小宁误食消毒液之后,在血液中检出了甲醇成分,可能谁也不会认为消毒液“有毒”。

  众所周知,甲醇属于危险化学品,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误服30毫升的量即可能导致死亡。但甲醇能否用于制作消毒液?根据《消毒剂原料清单及禁限用物质》显示,甲醇不在原料清单列表中;用于消毒人体、医疗器械、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剂的原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食品级、医用级、或化学纯及以上等级的质量要求,禁止使用工业级的原料。可见,采用甲醇制作消毒液,不仅不允许,而且存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消毒液“有毒”,还需“监管发力”。一方面,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对消毒液生产企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严监管、严督查,按照规定严查消毒液的产品名称、卫生许可批件号、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严防造假。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一旦查获“有毒”消毒液,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给予严厉查处,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机制,让无良企业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

  同时,相关行业部门应制定并出台消毒液生产的“统一标准”,让生产企业对“标”生产,有“标”可依,切忌任凭生产企业各厂各“标”,无序生产,导致采用甲醇制作消毒液违规行为的发生。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消费者在选购消毒液时,要学会“擦亮眼睛”,不妨仔细查看消毒液外包装和说明书,看看是否存有消字号造假、制作成分超标等问题。如果发现问题,要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从而避免购买到“有毒”消毒液。

更多

热门关键词:消毒液 监管 廖卫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