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给“火箭男孩”背后的父母点个赞
作者:维扬书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造火箭”、讲授航天知识、探索宇宙奥秘……这是9岁男孩严弘森的日常。3日接受电话采访时,严弘森的父亲告诉中新网,儿子正在为同学修理一架飞机模型。(10月4日中国新闻网)
“火箭男孩”值得点赞,也别忘了给他的父母点个赞。
严弘森对航天的热情大约起源于2017年10月的一天,严爸爸带着年仅四岁的严弘森旅行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我们也是无意中发现儿子喜欢航天。”正是这次旅行,在严弘森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兴趣却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基石。美国心理学家伯克曼说:“兴趣是人们行为的动力。” 许多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的成功,都与儿时的兴趣有关。达尔文整日观察花鸟虫鱼,牛顿看苹果落地,诺贝尔对火药的着迷,正是他们从小对未知世界产生强烈的兴趣,推动着他们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最终走向成功。
严弘森的父母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在于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
发现孩子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后,严弘森的父母并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玩物丧志或不务正业,也没有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学习而给他泼冷水,为了守护这颗种子,严弘森的父母做了很多努力。从严弘森5岁起,他们的旅行目的地都与航天有关,开始打卡各地的航天科技馆、听航天讲座,还去了文昌、西昌、酒泉等多个卫星发射中心和各个航天飞船返回点、中国火星基地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严弘森的父母还尽其所能为孩子营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今年年初,严爸爸拆除了客厅的墙面,把沙发卖了,腾出空间为严弘森改造了一间小工作室。让孩子在这里做手工、做实验,严弘森喜欢当小老师给父母上课,严爸爸就给他买了块黑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严弘森的父母不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就引导孩子培养与自己一样的兴趣爱好,而是顺其自然,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并给与鼓励和支持。
“火箭男孩”的成功,也给其他父母带来启发。每个孩子身上都闪耀着各种兴趣的火花,就看父母有没有一对善于发现兴趣的眼睛,有没有有一双抓住兴趣的手,有没有一个引导兴趣的技巧,有没有一份培养兴趣的耐心。多发现一种兴趣,就多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多培养一种兴趣,就多一项生活的乐趣。父母应尽的责任,是要以最大的努力去播种它、栽培它,使它长成参天大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丁乔:值班领导擅自脱岗不是小事
郭喜林:《享老健康》是福,不是梦
郭喜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我们学习的榜
廖卫芳:治理弹窗广告仅靠一键关闭还不够
周志宏:给“智能方长者餐厅”点个赞
叶金福:离异夫妻“探望困境”亟需法律破解
周志宏:“父母食堂”多多益善
游德福:擅离职守被免职,恪尽职守应成铁律
廖卫芳:全国首部公筷“立法”具有导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