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照顾老人获赠一套房,“善有善报”得到了印证

2022-11-02 09:07:47 www.chinaqi.net 来源: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反观这起“照顾老人获赠上海一套房”事件,老人自己有几个女儿,但却常年一人独居,女儿们并没有履行看望、照顾、赡养老人的义务,反倒是一个“外人”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老人的生...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上海的王先生因为照顾独居的老人,老人将自己的的遗产以及上海静安区的一套房子都留给了王先生。(11月1日《澎湃新闻》)

  据悉,王先生和老人是在2012年相识,老人出去遛弯时不慎摔倒,王先生看到后,扶起了老先生,两人感觉相见恨晚,开始经常一起出去遛弯,期间了解到,老人的女儿们已经成家,自己一个人住在这里。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王先生开始频繁去老人家照顾老人。2014年,王先生和老人开始一起生活,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几年后,老人和王先生在公证处的见证下,签订了意订监护,确认王先生为老人的监护人,并会继承老人的遗产和房产。

  近年来,类似“存款赠保姆”“房产赠邻居”“遗产赠好友”这样的新闻时有报道,这些老人之所以把存款、房产、遗产赠送给保姆、邻居、好友等“外人”,并非老人“一时糊涂”,而是这些“外人”无微不至的临终关怀,赢得了老人的“心”。相反,老人的子女们却因长期不赡养、不联系、不探望、不照顾,让老人“寒了心”。可见,这些老人之所以把“存款赠保姆”“房产赠邻居”“遗产赠好友”,其实是出于对这些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外人”的一种“回馈”。

  反观这起“照顾老人获赠上海一套房”事件,老人自己有几个女儿,但却常年一人独居,女儿们并没有履行看望、照顾、赡养老人的义务,反倒是一个“外人”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起居。一个“外人”能够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显然是一种“善心”体现,而老人心甘情愿地把遗产和房子留给“外人”,这又显然是一种“回馈”。可以说,这也让“善有善报”得到了印证。

  同时,这起“照顾老人获赠上海一套房”事件,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是给那些不履行照顾、赡养义务的子女们一个警示,那就是,如果子女不履行照顾和赡养义务,老人就有权把遗产或房产赠送曾经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照顾的“外人”。同时,这起事件,对于弘扬社会道德也不乏“启示”,它告诉人们,无论是谁,只要奉献善心,总是会有回报的。“照顾老人获赠上海一套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笔者相信,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此类“存款赠保姆”“房产赠邻居”“遗产赠好友”“照顾老人获赠上海一套房”等等这样的事件还会时有发生。如果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老人一旦获得“外人”的善待,很有可能将遗产作为报答,捐赠给“外人”。到那时,子女再来“争遗产”,可就晚矣!

  但愿每一位为人子女者不妨从这起“照顾老人获赠上海一套房”事件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学会敬老尽孝,担起赡养之责。切忌把老人的赡养义务推给了“外人”。否则,老人就会把“存款赠保姆”“房产赠邻居”“遗产赠好友”,这不仅是一种“嘲讽”,更是一种“打脸”。

更多

热门关键词:印证 老人 房地产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