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让年夜饭吃出“家”的味道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转眼间,2023年春节又挥手向我们走来,“年夜饭”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近两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外工作的人们大多在本地过年,在本地的亲朋好友也少了走访聚会,使年夜饭的形式变得相对简单。而今年,随着“乙类乙管”政策的落实,人们又开始准备年夜饭了食材了,一些酒店也打出了“承办家庭年夜聚会”一类的广告,更多的酒店、餐饮则供应各式各样的“半成品”,为人们的“年夜饭”提供了便利。
过去,家庭人口多,物质又十分匮乏。在农村,每逢过年都是生产队杀上自己饲养的几头猪,捞上自己喂养的几网鱼,然后按家庭按人口分上一些。在城市,则是家庭凭票定量购买一些节日食品。随后,家里的大人便忙上几天,炖肉、腌菜、蒸馍。孩子们则嬉戏追打,拍手传唱着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三十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起,一边吃着全家人自己动手做的年夜饭,甚至只是吃着过年时才吃上的肉馅饺子,一边唠着家常,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切身感受到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温馨。而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似乎没有了准备年夜饭的时间,年轻人也不想为年夜饭而操劳,因而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饭放到了酒店,或买回“半成品”,到时稍微加工即可。虽然说这样的方式省却了许多操劳,但总感觉缺少了那种“家的味道”。
人们常说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真正的年夜饭,不在于准备了多少道菜,也不在于饭菜味道的香浓,更不在于每个人吃了多少、喝了多少,而在于过年的民族传统,在于因为长时间在外漂泊没在家人身边而急于与家人相聚的愿望。试想,在外打拼的儿女回到家中,见到父母又苍老了一些,怎能不回想起年夜饭的“父母味道”?对于父母来说,何尝不想品尝一下“儿子女儿的味道”或“儿媳女婿的味道”?当然,老人图的不是儿女为家里做出多大贡献,而是盼着儿女一生平安,盼着拉着儿女的手唠唠家常。所以,儿女回到家中,不妨把手机“扔”掉,动手帮爸爸妈妈一同准备年夜饭,并对妈妈说一说生活中的烦恼,对爸爸谈一谈工作上的事情,使全家人在团聚的氛围中感受到过年时家的温馨。特别是除夕之夜,一家三代甚至四代围桌而坐,在品尝自己动手操持的美味、欣赏央视的同时,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开眼笑地向晚辈上儿孙们递上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儿孙们接过红包向老人道声“谢谢”。而年轻一辈向父母敬上一杯酒,鞠上一躬,以感谢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如此情景,人们定能体会到年夜饭“家的味道”。
总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春节文化中,吃年夜饭虽然说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但从中感受年味、共享天伦之乐,让亲情更温馨更生动的内涵则胜过了其他各种形式。所以,年夜饭不妨全家动手一起准备,让年夜饭成为一种饱含亲情、充满惬意的节日大餐,使其充满浓且香的“家的味道”,而这既节约又饱含亲情,还能体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回归。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男子殴打擦玻璃工人被行拘的实捶警示
暂时取消男1000,女800,小提案大民生
许华凌:“春风行动”让求职与用工共沐“春风
官员因作风问题建议免职,为何被吐槽不止
“小年”吹响过年冲锋号 奔向“大年”幸福年
低价代订酒店“套路”多 捡“便宜”须防踩雷
丁家发:莫让涉疫谣言沦为社会“病毒”
朱波:美女干部因生活作风被免职的警示
叶金福:“直播售假”必须露头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