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别让“职业陪诊师”游离于规范之外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作为近两年来的新兴职业,职业陪诊师持续引发热议。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报道,2021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另据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老人陪诊”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24%,订单量同比增长95%。去年一年陪诊服务的线上搜索热度同比猛增1152%。(1月29日《成都商报》)
其实,简单来说,所谓的“职业陪诊师”就是陪同帮助患者看病的人,主要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协助服务。
据了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一旦患病就担心就医,不是担心无人陪护就诊,就是担心走错就医门诊,这既会费时、费力,更会延误就诊,耽误病情。因而,很多人一旦患病,不是独自一人去医院就诊,就是干脆在家“硬扛”。以老人为例。据调研显示,老人生病时,有7成是自己去医院就诊;有2成不去医院,在家“硬扛”;仅有1成会在子女的陪伴下前去看病。可见,“无陪就诊”让很多患者陷入了“看病难”的尴尬境地。
而“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无疑为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职业陪诊师”对医院的就诊布局相当熟悉,既能帮助患者节省就医时间,又能帮助患者规避就医麻烦,从而提升问诊效率。另一方面,“职业陪诊师”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的医疗秩序,提升了医院医疗资源效能的发挥。可以说,“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是一种好现象。
但由于“职业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而且,行业标准、专业规范、收费标准等也没有一个统一要求,因而事实上,“职业陪诊师”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不是上岗的成本低、门槛低,就是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有的甚至还充当“黄牛”坑骗患者。加之,“职业陪诊师”在陪诊过程中也会遇到病患突发意外,发生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时双方责任如何界定等问题,这也会引发纠纷和矛盾。这说明,“职业陪诊师”还游离于“规范之外”。
因此,笔者以为,要让“职业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行稳致远,还需一把“规范钥匙”。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为“职业陪诊师”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包括设置准入门槛、持证上岗、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等,让其有“规”可循,有“标”可依,对“标”服务。切忌各人各“规”,各人各“标”,无序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早把“职业陪诊师”纳入到新职业分类当中来,并按照相关的行业要求予以规范指导和严格管理,促使其在规范中有序、健康、良性地发展。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职业陪诊师”还需加强自身医疗知识的提升,比如:在提供陪诊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陪诊师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就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引导和帮助患者“精准诊疗”,避免因“无头苍蝇式”的盲目就诊服务,而导致延误就医就诊,致使陪诊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完善行业规范,纳入新职业分类,再辅以医疗知识的提升,“职业陪诊师”就一定能在规范中行稳致远。如此,“职业陪诊师”才能既满足更多患者陪诊就医的需求,又能带动这一新兴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一种“双赢”的诊疗服务新职业。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许华凌:以“文化沃土”涵养“不夜之城”
有一种春节幸福,叫后备箱塞满“妈妈的爱”
朱波:兔飞猛进开新局,大展宏兔正当时
“党员公职人员涉嫌酒驾赌博”不能止于通报
周志宏:强制收集用户画像是侵权行为
张力:节后快速切换状态 高效回归奋斗模式
廖卫芳:“家赌”也能成“祸害”
提防“4个菜1500块被停业整改立案处罚”再发生
背诵《满江红》免费游岳飞庙,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