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跃成:“父债子还”背后的履约精神值得点赞
作者:黄跃成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话题#男子发现亡父739万债务3年内偿清#冲上微博热搜,这位替父还债的男子名叫王吉来自江苏宿迁,今年33岁,他的父亲王昭军生前是当地的一名工程承包商2020年底在工地休息时突发心梗去世,王吉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的各种银行卡余额,加起来不足两万元,其生前经手的工地还有多处尚处于施工中,王吉一笔笔翻查核对,父亲留下的六大箱材料,包括工程施工日志往来账目、笔记本等,又翻看父亲生前的手机转账和通信记录发现父亲留下债务,共计739万元。所以尽管欠款数额巨大,但王吉说他“从未想过不还”“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原则,他死后的名声需要我去维护。”王吉觉得这是自己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2月23日上官新闻)
“父债子还”是一个传统观念,但是,按照法律相关规定,有些债务,子女完全可以不管,不还,根本不必承担还款责任。就像王吉父亲留下的巨额债务,按照文中所述,还债并不是儿子偿还的责任义务,但是,如今儿子非但没有撒手不管,还把钱还了,结束父亲的债务,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就瞑目了。
对此,或许有人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作为儿子帮父亲归还所欠债务,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的确,按照法律规定,谁都没有欠债不还的特权,在法律面前就该人人平等,就算人死了,其遗产等也应该用作偿还债务之用。如果继承了遗产,父债子还也理所当然,欠债还钱是应尽本份。但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无论是否能继承巨额遗产用于偿还债务,一名30来岁的青年人,在知道父亲债务产生之后,不回避、不推卸责任,也不申请减免等“援助”,而是承担起这份还款责任,并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还清债务,这过程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诚信本份和善良的道德信念,以及履约精神,是值得点赞推崇和尊敬的。一方面,他向社会展示了履行法律责任、社会道德责任义务,做人做事坚持履约的原则精神;另一方面他用实际还款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何谓诚信守信,道德信誉,间接推动讲诚信、讲道德的社会风气建设。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它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锻炼和凝集。王吉的“父债子还”是在捍卫诚信道德阵地。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诚信根本不当一回事,严重缺失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诚信守信意识,除了不讲信用、不守信之外,还不履行法律义务,直接或间接污染了社会传统的诚信风气,削弱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交往关系。如法院经常发布的老赖信息、商业广告夸大宣传误导群众、或为了私利造假卖假,以及生活、工作中的信口雌黄、言而无信等等风气和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眼下一些领域或一些人做买卖,以及一些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严重缺乏诚信、履约精神很差,甚至是不讲诚信不讲责任。如此诚信、责任的缺失,抹黑了自身形象,破坏讲道德、讲诚信、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给带来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负面影响,危害社会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所以,在这样环境、背景之下,王吉父债子还的诚信精神,难能可贵,对唤起更多人守约诚信意识,改良社会风气,所起的教育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作为立身之本的诚信,自然是一笔比荣誉、金钱、美貌等更有分量财富。一言九鼎,为诚信付出责任,履约守信,这就是一种社会需要的正能量。父债子还、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本不值得歌功颂德,但是,积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诚信精神,则能带给社会更多正面启思。弘扬诚信守信思想,共同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值得我们去努力和推动。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谎报火警被行拘一点不冤
魏芳:处置过期药品需有更多“好办法”
廖卫芳:“制售假劣农资”必须零容忍
郭喜林:父亲和我叔的兄弟情
免费体检室“搬”进工地是最好的健康关爱
叶金福:下基层检查就应“不打招呼”
夏逸冰:年轻干部要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
曹灿辉:“围着学生转”的校外小卖部别“脱管
银行推出 “连心贷”,这样的噱头真有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