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让“培训贷”无处遁形
作者:朱波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尽管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但这半年来,在安徽合肥读大一的学生杨云,仍过得十分拮据。因为有880元要转入一个小额贷款平台,这项贷款甚至并不是她自己办理的。这笔12期分期还款、总计10560元的费用,是杨云报名参加的线上原画培训班的“学费”。
眼下,不少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被各式各样的在线培训课程宣传广告所吸引,诸如绘画、PS、剪辑、配音等,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学习,边学习边接单,机构老师介绍资源,月入过万很简单……针对没有积蓄的大学生,不少无良培训班打出“先学后付”“免息分期”的幌子,致使“培训贷”背后的小额贷款平台五花八门,一时间,不少大学生则成了无良商家紧盯和收割的“韭菜”。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不可讳言,为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难”,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未雨绸缪,参加一二门技术培训,尽快获得“兼职”收入或为了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铺平道路,也未尝不可。可一些缺德的商家,打着“先培训再就业,最后偿还贷款”的幌子,处处设陷,专门挖坑让大学生往里跳,十足的德不配位,最终要吃天道的亏。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以“先学后付”作为幌子,本质上就是引诱大学生们到小额网络贷款平台贷款,这既涉嫌虚假宣传,也涉嫌消费欺诈。对于“培训贷”,我们在苛求学生群体加强防骗意识的同时,政府尤其相关部门、涉事平台的监管更加重要。
一方面,要尽快迭代升级、细致细化《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等新型黑恶势力犯罪开展严厉制裁、严厉打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护好求职者的权利,让各种“培训贷”无处遁形。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多进校园开展金融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做到知敬畏、明戒尺,警钟长鸣,让法治助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期待“聊城味道”香飘更远
全党大兴调研成甩锅基层:形式主义的致命伤
谢宝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共同守护家国之安
郭喜林:为啥年轻人爱上算命了
许卫兵:1637棵核桃树被砍,法治精神不能倒下
周志宏:“AI换脸"别忘了法律边界
周志宏:青少年近视高发 亟需合力踩“刹车”
游德福:不冤,“理直气壮”卖假货判赔18万元
尚凡:层层加码与层层要材料,变调的调研需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