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李非燃:“非遗传承”之美与时代同光

2023-05-11 10:30:1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横平竖直显功力,一字多义添神秘”,以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彰显“非遗传承”的底蕴。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民族之魂,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明史。史书上...

  作者:李非燃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5月10日,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天津武清举办揭晓仪式。(光明网5月11日)

  1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和2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他们为非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非遗产品,既沉淀着传统文化的底蕴,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又散发着时代生活的气息。非遗传承人,将非遗从传统角落引入现代生活,成为你我生活中的陪伴,为非遗注入了时代温度。

  “横平竖直显功力,一字多义添神秘”,以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彰显“非遗传承”的底蕴。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民族之魂,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明史。史书上的文字记录着非遗传承、非遗传承人的口口相传,让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能够代代传承,保留着我们中华文化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江努日·图日干巴依13岁开始跟随爷爷学习《玛纳斯》,并逐渐成长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玛纳斯奇(民间歌手)。如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处处可见玛纳斯奇说唱的身影。舒紧疾徐、高歌低吟,他们唱响的是一个个传颂民族团结的家国故事;口耳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彰显的是玛纳斯这一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厚植“非遗传承”的土壤。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我们的生命自觉,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厚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土壤,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能够在促进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五大振兴中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牢牢守住文化的“根和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非遗”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

  “终是万载华夏魂,此生不悔入华夏”,以中华文明的历久弥新,坚持“非遗传承”的创新。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非遗”文化创新的宝藏。80后非遗传承人石濡菲,坚持传承与创新“双腿”走路,带领青年人攻破关键技术,完成新品开发,让传统六堡茶实现了“古”茶飘“新”味。同时,她不忘初心,反哺乡梓,带动家乡茶农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我们既要增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创新发展走实、走深。

  艺术里的非遗、赛事中的非遗、工艺上的非遗……非遗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更美绽放。携手同心、勇毅前行,运用匠心巧思,拓展思路让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展示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更多

热门关键词:非遗 传承 李非燃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